屈宋出于楚,王马出于蜀。荀杨亦二国,自接大儒躅。
各去百数年,高下非近局。钩陈豹尾科,登俊何炳缛。
楚蜀得曾苏,超然皆绝足。父子兄弟间,光辉自联属。
古何相辽阔,今何相迩续。朝廷有巨公,讲索无遗录。
正如唐虞时,元凯同启沃。何言五百载,此论不可告。
二君从兹归,名价同惊俗。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景风布南服,晨曦射丹台。威凤何契阔,千载一徘徊。
声响世不传,箫韶昔所谐。虞庭既寂寞,岐下亦蒿莱。
孔雀与野鸟,朝代纷疑猜。今时夫何如,天未鸣喈喈。
乃有抟牛䖟,附托凌太阶。此曲不可竟,九土方喧豗。
金风昨夜井梧飘,尊酒王郎喜见招。客拟兰台秋作赋,渡邻桃叶水萦桥。
清商暗引蛩声动,白羽凉添蜡影摇。何事桓伊更吹笛,栅塘垂柳报萧萧。
少年经术兼词学,中岁空门又道家。服药前身应许逊,博闻宿世定张华。
怀中明月珠堪售,望里神仙路不赊。只恐凤池须彩笔,难从勾漏问丹砂。
不周山崩天柱折,帝遣娲娥补天裂。穹然一盖青团团,东南天漏补不完。
徒令杞国忧,日夜摧心肝。呜呼,世无仲山甫,衮职之阙谁为补。
堂前种萱忧可忘,不如生儿喜殊常。呕哑啼笑彩衣侧,满堂和气生嘉祥。
燕寝香凝佳梦兆,与佛同生佛亲抱。我来初见出锦绷,肌肉照人眉宇好。
世间儿子空纷纷,如君此儿真慰人。蓟山东盘出英秀,政与德门宜子孙。
天马驹,海鹤子。气骨初成便超异,籋云冲霄从此始。
主人羊城节钺久,案牍终朝不释手。馀暇偶登越秀峰,择得一峰辟数亩。
略加修筑有堂台,海阔天空眼乍开。夏木千章梅百树,登临遥望兴悠哉。
紫澜翠岛摇清目,雨过风生凉满竹。四面窗纱日影微,云树相连满天绿。
非为閒游设此堂,为传学业课文章。从今佳士多新作,万卷收来翰墨香。
主人素爱研经史,欲美民风莫如此。更助香膏催读书,岭南他日留遗址。
吾家尼山虽最高,无此海天好山水。
神泉北上濑千湾,昔日先生此往还。尽敛风棱宿烟水,长舒愤懑眺江山。
济川输与篙师巧,到岸翻思宦海艰。九曲棹歌明月夜,何由同扣紫阳关。
老子昔去周,函谷度青牛。关尹攀紫气,道德衍千秋。
翻然忽思游人间,李树复指雍之邱。雍邱优游七十载,笑把一筹添沧海。
鸾停鹄峙何矍铄,青鬓朱颜常不改。有子腰金侍紫宸,汝作纳言帝命新。
事业方辉伊陟谱,奉诏归欢未老人。献罢纶綍舞莱服,筵列松乔洛社宾。
南山献颂当此时,青鸟正栖灵长椿。椿年绵邈梅作友,椿庭蓊郁槐当牖。
和羹若作须梅实,食报咸知种槐叟。肆余栎材何足论,生平窃幸登龙门。
燕山聊寄灵椿颂,颂君世泽满乾坤。太史岁岁奏国瑞,老人一星光晨昏。
昔年子归来,关山有石石。今日子迈往,朱龙无石石。
如何转盼间,幽明倏旦夕。死去何所知,奈此高堂白。
室内守空帏,念之悽怆百。为我问灵几,精气谁与宅。
人生终会尽,彭殇亦安择。化作庄家蝶,隐几论今昔。
秋波浸月海天摇,落叶翻空逐舞飙。幽兴独凭诗可遣,閒愁惟有酒能消。
欲攀玉宇忧寒迫,拟向蓬莱怯路遥。南北关情暂排遣,嫦娥莫惜举杯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