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寄用晦王孙 其二

豫章城上有高楼,楼下长江二水流。君更红颜雄制作,谁同清夜美遨游。

阳春若许千人和,明月何须万里投。不信秪今求自试,词场可但少应刘。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凉夜摘花钿,苒苒动摇云绿。金络一团香露,正纱厨人独。朝来碧缕放长穿,钗头挂层玉。记得如今时候,正荔枝初熟。
八滩风急浪花飞,手把渔竿傍钓矶。
自是钓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

天光沈阴岁将暮,客子驱车逐归路。塞鸿叫入吴江云,野鸟对立枯桑树。

茫茫四顾少行人,栝苍之山渺何处。愁心如水水复冻,焉得滔滔向东注。

曾以诗书化蜀人,更恢文教大江垠。
诸生亦有如何武,争咏三章转上闻。

月毫挥檄愈头风,屈佐初宾位未充。金玉擅珍须席上,蛟龙为物起池中。

丛云绚彩擅歌舜,绵竹摛辞客荐雄。一乘追锋看赐对,虎贲千戟照琼宫。

尔抱鸾凰志,云何枳棘栖。
十年犹未达,斗酒惜分携。
旧业微蝉翼,穷途信马蹄。
赠言无自薄,风雨有鸣鸡。

云山到处供诗料,花鸟随时换乐歌。若说不贪谁肯信,世间此色我偏多。

官閒身世两悠悠,种竹栽花一散愁。黄菊丛边对疏雨,一年怀抱此时秋。

檐牙隐隐出层霄,飞阁连楹涌翠涛。花夹御城红雾重,春移仙仗綵云高。

天家日月无私照,圣世山河不动摇。正是太平文物盛,玉笙金筦进蒲萄。

忽忽岁将晏,郁郁不自聊。况兹霜露集,惊飙振寒条。

之子从何来,携琴□衡茅。为我理素曲,五音纷以调。

庄听敛手衽,幽忧为之消。鸾凤戏云中,馀音相与飘。

别鹤惊宵露,众葩悦春朝。婉丽不可极,忽复变萧寥。

清风散六合,白日耀层霄。流水一何深,泰山一何高。

聘鲁慨观乐,适齐感闻《韶》。畴知今日乐,俯仰千载遥。

寤言欲报之,愧乏英琼瑶。

湖上足清昼,雨馀生绿阴。扁舟到城近,曲港入村深。

野叟频相问,郎君不可寻。西庵肯分席,吾亦老山林。

崔君趺坐厌局促,多在楚乡少在蜀。坦然啸歌真率人,不似吴儿肠九曲。

西施嫫母各天然,弄粉调朱乃粗俗。君才本非幕下士,肯教明珠弹飞肉。

脱粟布被我有之,何用故人富贵为。执炙焉能知炙味,丈夫立志羞朵颐。

白衣步担不足惜,客兴无使秋燕悲。箧中虽贫亦何壮,犹有五万新蒲葵。

此去湖湘烟雨隔,千山万水想行迹。树因无主号相思,鸟不多情亦头白。

心中万事常棘口,握手匆匆忆不得。但属他时幸相见,不改今朝旧颜色。

羲御轮回春复秋,惊心最是岁如流。人人欲作邯郸梦,难得仙人借枕头。

平生把螯手,遮日负垂竿。浩渺渚田熟,青荧渔火寒。

忆看霜菊艳,不放酒杯乾。比老垂涎处,糟脐个个团。

一帘风雨送春归,树色临窗映旧帷。蜂蹴花须红渐寿,燕穿芳径绿初肥。

情多不觉繁霜鬓,性懒长教掩竹扉。相对岂堪愁里过,陶然共醉可忘机。

白板低檐数百椽,周围修竹袅炊烟。山中自有梅花历,海上常看玳瑁天。

丈甲三时分䆉稏,居民终岁饱鱼鲜。此间饶有淳民意,法古应教复井田。

禁苑春风起,流莺绕合欢。玉窗通日气,珠箔卷轻寒。

杨叶垂金砌,梨花入井阑。君王好长袖,新作舞衣宽。

兴尽流连倒绿樽,山中风景不胜论。半岩斜日樵歌近,好蹑云根出洞门。

大包无外,细入无间。
内外绝瑕疵,古今无背面。
森罗万象影中藏,四圣六凡光裹现。
分明常在诸人前,未审诸人见不见,
铁壁银山通一线。

轻红淡粉倚疏篱,似是还非独立时。愿解明珠寻洛浦,化为蝴蝶宿花枝。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