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赠郭第欧大任

元年飞雪度维扬,此日秋风复故乡。总为郭君纡綵缆,况逢欧冶说干将。

回看京口孤城转,坐拥江流万里长。以尔相从诸子后,新知得似丈人狂。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座上辞安国,禅房恋沃州。道心黄叶老,诗思碧云秋。
卷轴朝廷饯,书函内库收。陶欣入社叟,生怯论经俦。
日色屏初揭,风声笔未休。长波溢海岸,大点出嵩丘。
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殷勤一笺在,留著看银钩。
漾暖纹波飐飐,吹晴丝雨濛濛。轻衫短帽西湖路,花气扑春骢。
斗草褰衣湿翠,秋千瞥眼飞红。日长不放春醪困,立尽海棠风。
鲜车百乘使龙庭,路指全燕古北平。
祖帐列仙修故事,行台诸部奏新声。
留犁挠酒知胡意,尺牍移书示汉情。
纳节便应归法从,中途已报制书行。
瘦马风埃里,萧疏分亦安。
閒趋京兆尹,冷甚广文官。
锦绣颁诗句,松筠映岁寒。
天边师坐阔,南望只长叹。

青山一线接天门,天坼银河日夜奔。千叠火云低不度,野夫今夜梦昆崙。

家具生涯且钓舟,黄公台影漾浮沤。波心间有鸱夷笑,不把牙筹碍钓钩。

卷帘试约东君,问花信风来第几番。

来游九锁山,忽遇菊岩仙。
老翠偃千亩,黄金铺万钱。
花经令尹受,词入北司编。
最重水中石,平舟曾为镌。

细雨愔愔蓬背滴。蓬底羁人,自展单衾褟。梦又不成灯又黑。

乱鸦声里天如墨。

似酒浓愁无处说。待倩双鸿,远向天涯觅。桥外杨花桥下客。

可怜一样伤漂泊。

谈笑麾戈驻夕曛,朱旗猎猎闪重云。不知团雪凭谁主,先遣凌霜到此君。

落实取材供剪刈,析薪佐爨许支分。淡浓半抹胭脂色,雕饰全输锦绣纹。

年年春去归何处,今日须为别一番。把酒问花花不语,夜来风雨泪珊珊。

晋楚敦盟好,侨札同心赏。礼成樽俎陈,乐和金石响。

朝云驾马进,晓日乘龙上。双阙表皇居,三台映仙掌。

当阶篁筱密,约岸荷蕖长。束带尽欣娱,谁言骛归两。

中园植佳橘,插棘为储胥。
橘根阳未萌,棘枝已扶疏。
终年高且深,势盛凌橘孤。
岂以雨露偏,良由习性殊。
非类不可依,橘其防厥初。

帝里逢春柳可攀,黄尘千丈拂衣还。一官莫道千何物,万事不如归故山。

黄菊喜迎高士醉,白鸥今傍主人閒。木兰陂上应相待,钓艇夷犹水一湾。

何以消烦暑,临流坐石台。尘教风扫去,杯付水传来。

一鸟鸣芳树,群鱼戏碧苔。澄怀浩无际,欲去又迟回。

苍色映池水,萧萧生暮寒。
有时秋雨中,遥见山僧还。

沿江星散左家兵,犄角荆襄势不成。未必将军真跋扈,转教群盗得纵横。

儿童罢唱铜鞮曲,涂巷虚传铁马声。百七十年遗迹尽,襄城回首暮云平。

陶杜而还有此诗,渔洋确士未真知。苦吟落得确贫贱,残烬应关鬼护持。

上座敝衣名士会,荒丘宿草故交悲。篝镫录罢重寻讽,益信潘翁不我欺。

遗稿长留手自删,玉容寂寞几时还。当年有约君须记,暂撇愁肠破笑颜。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