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别 其七

明月促曙光,众星西北移。游子工早行,起问夜何其。

揽衣出门去,长当渴与饥。蒺藜穿我履,严霜薄我肌。

别离矜盛年,老至不自知。努力事战场,泪下复无时。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朝廷差下劝农官,同向郊原点检看。
场圃事兴把扒穴,田畴功毕桔槔残。
上租郎主丘丘定,输米官司粒料乾。
虽是太平今有象,愿陈七月述艰难。
胜友欣倾盖,羁宦懒书空。爱君笔力清壮,名已在蟾宫。萧散英姿直上,自有练裙葛帔,岂待半通铜。长短作新语,墨纸似鸦浓。
山吐月,溪泛艇,率君同。吾侪轰饮文字,乐不在歌钟。今夜长风万里,且倩泓澄浩荡,一为洗尘容。世上闲荣辱,都付塞边翁。

风卷三江立,雷穿九地鸣。捎林百鸟散,破柱一龙惊。

满树春声合,连甍晓溜倾。坐看流恶尽,邑里一时清。

纷纷衿佩止时文,竞巧趋新做日程。
一试奔驰天下士,三年冷暖世间情。
清朝不许人心坏,举子安知天爵荣。
所用是人行是学,不知何日可升平。
伫立望锺山,阳春更萧瑟。
暮寻北郭归,故绕东冈出。
丹霞修何行,天花雨红英。
草莽化金碧,宴坐十年成。
落笔多奇语,酬唱皆名卿。
微言寄祸福,无心天籁鸣。
顷年来七峰,见我眼增明。
西来的的意,一语贯三乘。
坐令尘土人,弹指悟无生。
别来今许久,夜梦飞爽灵。
新诗忽入手,春风死草萌。
公以慧生定,我自明而诚。
相望虽千里,秋风共一清,
去去勿作念,明鉴无将迎。
君不见唐朝郭元振,退朝愉色奉温清。
又不见国初王文康,黑头拜相归捧觞。
台衮崇严亲寿考,历数古今良亦少。
而况二老偕耆颐,如二公者那易有。
四窗爽气舒云霞,相业这盛专一家。
父子弟昆踵科级,到公名业尤荣华。
蔡州擒吴抑何半,开幕江淮护诸将。
手提黄钺却欃枪,即军中册右丞相。
我乘驰驱亦劳止,衮衣趣觐天颜喜。
垂绅列弁竞趋迎,恩遇之隆昔无比。

洞庭云梦眼中宽,襄国荆门掌上看。三楚楼台皆壮丽,万年江汉自波澜。

烟花白日空愁暮,鸿雁青春尚避寒。莫道秦川归未得,人间今日路行难。

十载一握手,怜予今白头。春风两相惜,缟带已生愁。

细草摇南浦,轻云绕北楼。非君歌古调,何以慰离忧。

朗吟亭下莓苔绿,对酒那知春句足。为君拈起紫鸾笙,强把燕歌吹一曲。

不知春已过,一月雨声中。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
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
失喜闻莺语,飞来草屋东。

霭霭夜中霜,何关向晓光。枕啼常带粉,身眠不着床。

兰膏尽更益,薰炉灭复香。但问愁多少,便知夜短长。

方振河汾业,云胡不假年。斯文今已丧,此道后谁传。

秘馆藏新史,门人缉旧编。未明修短理,昂首问苍天。

倩俸写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坠之鬻之为不孝。
垆头竹叶千杯有,扇底桃花四月无。
且放歌声满天地,莫开醒眼向江湖。
南人不复怜鹦鹉,北客何须怅鹧鸪。
芳草斜阳看不尽,春明门外独踌躇。

夏日长,荷盘叠翠结清香。薰风来卧榻,好雨洗炎凉。

书吾为汝历尽棘场,吾为汝用尽思量。何时得吾志,却使我、远大文章。

岸帻风前,又过了、一年春色。垂杨外、鹊儿喜报,莺儿歌剧。

梁燕语闻长叹久,林鹃泪为思归滴。又红肥、绿瘦几多般,催朝夕。

霜鬓老,金杯窄。花易尽,愁何益。怕东君误了,九秋荆棘。

鹰到春来能变化,蛇怜风去无踪迹。作大家、儿笑复如何,茵凭侧。

圣人与天游,择地岂必巧。
袤延十里林,老翠镇盘绕。
斧斤不可寻,兵劫不能燎。
翁仲俨冠带,麟虎峙强矫。
书生拜风木,起立九肠搅。
筑室今不多,驰跸古应少。
春秋泉壤幽,日月天地晓,
洙桥一线流,渗注入万沼。
入陵见金碗,公相计不早。
父乾兮母坤,白骨无寿夭。
衔冤绝归鹤,谁复訢华表。
九原信可作,两观事未了。
在眼曰见,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豁开则东西南北,把住则毫发不存。

俗子呶呶,为劝南征,若岂知予。虽生年未老,心于名淡,登科无命,天与才枯。

那更炎风,一肩行李,又策华阳道上驴。真劳甚,任人思高第,我爱閒居。

豆棚凉月刚初。早散遣、生徒一事无。喜酒香客到,齐倾伯雅,夜阑人去,独掩吾庐。

省得今番,离离禾黍,感叹重经旧帝都。浑难忘,只山光翠湿,江影金铺。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