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四

郭北一极望,徘徊安所如。新坟历历出,古墓附里闾。

薪者踯躅歌,弃女回其车。白杨日夜疏,萧萧悲有馀。

三岁去故乡,一字无素书。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一封奏御,九重知己,不假吹嘘送上。从今稳稳到蓬莱,三万里、没些风浪。

臣年虽老,臣卿尚少,一片丹心葵向。何须远比马宾王,且做取、本朝种放。

洛神有灵逸,古庙临空渚。暴雨驳丹青,荒萝绕梁梠.
野风旋芝盖,饥乌衔椒糈。寂寂落枫花,时时斗鼯鼠。
常云三五夕,尽会妍神侣。月下留紫姑,霜中召青女。
俄然响环佩,倏尔鸣机杼。乐至有闻时,香来无定处。
目瞪如有待,魂断空无语。云雨竟不生,留情在何处。

乌桕全红也。过溪桥、重游昨日,笔篱茅舍。笑语生香来渐近,衫影参差入画。

见一队、明妆淡雅。要撚黄花亲比瘦,小阑干、不许帘儿挂。

人与菊,并堪把。

霜天短鬓惊衰谢。恰何缘、人间尚有,钿车罗帕。万事西风吹散了,黄叶漫天而下。

偏只向、看花人打。若使渊明今日在,料先生、也被閒情惹。

狂奴态,甘遭骂。

拙薄效从宦,孱羸希代耕。终然尘省署,且复返柴荆。

出处讵从道,浮湛聊任情。病多甘废弃,技短息逢迎。

越海慕康乐,游山怀尚平。何时果林壑,偃仰遂吾生。

冶春百五,过几度东风,杏衫寒峭。雨声易老,恁苔纹点絮,画成吟稿。

绿瘦炉烟,窣地帘垂棼悄。燕归早。待宿醉醒时,花落多少。

烟约今未杳。但蜡屐商量,可堪芳草。更移镜棹,认溪光寺影,泼青如瀑。

涩尽啼鹃,知有山桃怨晓。湿云扫,镇支筇、晋时斜照。

绣佛清斋久,微尘拂镜台。拟参龙井去,翻度虎溪来。

月色诸天净,潮音五夜回。片言闻了义,花雨落莓苔。

年年三祝候尧蓂,清晓焚香启机扃。

狂澜撼风雷,砥柱屹不动。根脚苟未固,岂能排澒洞。

寓迹尘埃且乐生,垂天六翮敛鹏程。无缘未得风云会,有幸能瞻日月明。

出处随时全道用,穷通逐势叹人情。凭谁为发丰城剑,一扫妖氛四海平。

大宛前日进龙媒,屹立天墀骏骨开。黄帕宝鞍才卸却,銮舆八月上都回。

叠石壅寒派,满流泻回溪。
谁将方便智,成此圆妙机。
轮辐互高下,波涛郁翻飞。
磨牙递旋斡,磑杵纷昂低。
玉粒已粲粲,琼花亦霏霏。
术存机械巧,利泽成博施。
试语汉阴老,使知浑沌非。
惟当善用心,功与天地齐。
手拈老笔眇词场,余子如何敢颉颃。
疑是前身真贺白,不然今世又苏黄。
片文落处人争诵,一第欠于天取偿。
造物却教二郎做,立身既好又名扬。

浔阳烟雨外,日暮榜人稀。野水连天阔,江村带岸移。

鱼龙沾欲动,凫鹭湿安归。去路仍淹沌,问津多是非。

九月离东嘉,长安了岁华。未登杨子渡,先访葛翁家。

天作今朝雪,灯开昨夜花。一杯能强饮,不必问丹砂。

拄杖生根劫外春,斩新拈出示诸人。
擘开华岳千峰秀,放出黄河一派清。
娇朱浅浅透烟光,瘦倚疏檐半出墙。
雅有风情胜桃李,巧含春思避冰霜。
融明醉脸笼轻晕,敛掩仙姿蹙嫩黄。
旦暮风英堕行袂,依微如著袖中香。

阆苑琼姿不记年,屈曲古干如龙盘。大庾万枝只如此,回旋曲折空山里。

吐萼枝枝色正妍,移来小艇泊流泉。斜枝倒侵冰魂化,狂呼游客添杯斝。

我欲携筇过隔溪,竹林主人远相迓。莫谓韶光还久留,人生适意多偷暇。

树老枝半死,碑断壁底眠。
古屋颜色改,有佛独岿然。
苍首上雨足,坏臂蔓草缠。
野老每再拜,往往报丰年。
孔祠照四方,制度雘妍。
朝夕过其下,孰肯为恭虔。
土木兹仅分,吾民信益坚。
佛法入人心,谁与斸其根。
苍苍不可问,用意或者偏。
木蠹罪岂大,付与啄木权。
胡不啄佛徒,使蠹民之天。

玉潢分陜重岷峨,桐叶新封玉露多。天府久称巴僰地,维藩先贡涧瀍禾。

梁园雪起词臣赋,巫峡秋听楚客歌。鸿宝书成丛桂里,频倾醴待穆生过。

前年曾见壁上山,去年又看卷中树。道人丘壑自胸中,水水石石纷无数。

使见所梦忆所历,叹者得息迷者悟。青原山上山如簇,何岭何峰是其族。

我未入山见道人,欲向此山先礼足。譬如问鲭诣五侯,才过屠门已果腹。

春音居士殊高致,抗首风尘仙作吏。前身要是白社人,乘闲便入青原寺。

又乞五岳留真形,道人泼墨供游戏。我欲问君假齿图,沿溪处处咸相志。

他日入山或不迷,不止盘礴领其意。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