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行

相逢狭斜间,狭斜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甲第城南隅。黄金为君堂,白玉为门枢。

坐客高堂上,击钟吹笙竽。将军起行酒,何论冯子都。

兄弟两三人,出入长相须。大子侍中郎,中子中大夫。

小子复何官,稍迁执金吾。五日一来归,观者罗长衢。

二弟为雁行,长兄上头居。东方千馀骑,兄弟一何殊。

入门游后园,银床缠辘轳。梧桐十二树,一凤将九雏。

梧桐自相值,凤凰自相呼。音声何啾啾,枝叶以扶疏。

大妇董妖娆,中妇秦罗敷。小妇邯郸女,颜色世所无。

大人且安坐,为乐良未徂。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秋鸿一何乐,空际乘风飞。
秋虫一何忧,壁间终夜悲。
忧乐本何有,力尽雨无依。
物生逐所遇,久行不知归。
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
聊复沃以酒,永与狂心违。
欲求玄牝蕴清华,莫放朝昏子午差。
收得五华滋湛露,自应双鹤下青霞。
颇闻北海终栖火,莫向东陵只种瓜。
它日黄庭留黍米,遨游海岳未须家。

风饕雪虐驾扁舟,又作田家数日留。雁逐稻粱飞远浦,犬惊杖屐吠荒丘。

三杯薄酒稻僧话,一盏寒灯伴客愁。白水漫漫妨麦事,催钱县吏亦宜休。

瓦盂锡杖布行缠,风意泠泠意欲仙。一片闲云无倚著,悠然吹堕野人边。

收功无路去无田,窃食穷城度两年。
更作世间儿女态,乱栽花竹养风烟。

五洲莽莽起风云,待扫亡秦旧篆文。留与他年添印谱,九头狮纽大将军。

行年未到六十六,慎勿笑人指爪曲。而今而后吾免夫,从此馀生易知足。

去岁新年忙鹿鹿,今岁新年快幽独。一间茅屋一个僧,一炷旃檀一寸烛。

一声清磬一卷经,一碟黄齑一椀粥。造物于我良厚哉,同住同来受清福。

自誇有褐不须裘,何须得陇更望蜀。当今大人不重贤,当今小人不信天。

当今学人不学律,当今禅人不会禅。时来移气复移体,自谓古佛堪齐肩。

门庭喧喧炙手热,盲龟跛鳖争垂涎。我欲为此自不难,面庞有血囊无钱。

汝曹脚跟未点地,二者居一随经权。若云未能免俗聊复尔,不忍尽弃其学而学焉。

菶菶梧桐树,敷阴南山麓。大枝立青铜,小枝横绿玉。

朝晞旭日光,暮来凤凰宿。爰抱琴瑟材,屡睨中郎目。

雕斲縆朱弦,清商宣妙曲。音响发至和,宇宙调玉烛。

左军滇溟秀,剖符石阡守。云贵本同宾,如乡东西道。

云山识旧面,回马知熟路。何况谙土俗,善政因俗好。

君行毋谓遐,二方随左右。

君如张籍学古淡,丽处往往凌阴何。长句短章时寄我,为君翻入竹枝歌。

职思既殊。
亦各有司。
念我同僚。
悲尔异事。
之子之远。
悠悠我思。
虽无赠之。
歌以言志。

雨洗千红又春晚。留牡丹、倚阑初绽。娇娅姹、偏赋精神君看。算费尽、工夫点染。

带露天香最清远。太真妃、院妆体段。拼对花、满把流霞频劝。怕逐东风零乱。

柳底繁阴月易藏,无端寒露泣寒螀。
残秋莫坐空堂夜,二十五声点点长。

西土有虎贲,于越聚君子。不逾三六千,国甲岂尽此。

此其腹心者,熊罴不二士。然后亿万多,无难臂指使。

我论读书方,要道亦云尔。泛滥同飘风,精熟乃根底。

汉人重专经,宋人务穷理。

泽宫既穆卜,东徙得轩敞。衮衣肃天表,夏屋封吉壤。

太牢缺命祀,有司亡簿掌。百年荫乔木,地灵见滋长。

牛羊不敢践,风雨蔽尘坱。师儒坐胶序,秀士列州党。

岂念鲁城北,习礼时一上。先生秉至教,正学距群枉。

来嗣临川席,犹见杏坛丈。出游过佛寺,瞻拜心怆恍。

束脩解橐中,官物惜公帑。尚行夫子志,马鬣存规仿。

筑墙封四周,贞石立高榜。远山霭青翠,秋气浮沆砀。

竹树交城阿,风日共骀荡。释奠羞牲鱼,昔酒荐尊盎。

乐备八佾舞,礼简罢尸象。斯文当在兹,庶几精意享。

圣人不可作,威仪感梦想。法由图画变,事非释老攘。

诏书始元丰,郡国尽塑像。迁庙礼既成,夹室藏可仿。

鲁人观礼器,墓祭自畴曩。檀弓言物始,斯道固宜广。

贤者在人国,举措为世仰。一事预名教,竭力务培养。

况复神所依,祀典通肸蚃。肃对在天灵,森然动精爽。

忍见陵谷移,呜呼委榛莽。中也陪执事,于心劳向往。

车服展遗物,金石聆幽响。具观典礼盛,忠敬非外强。

作歌告后世,用配两庑飨。

黄独分来瓦铫边,香丁紫芋大于拳。笑他懒瓒浑闲事,误却长源三十年。

妍词少劲气,直表无曲阴。劝百岂救一,枉尺焉取寻。

世路务争险,人情难测深。渔樵各有侣,英俊自成林。

药苦病所利,酒多狂莫斟。珠投防按剑,玉折戒磨簪。

愿持松柏操,甘受雪霰侵。途穷但回步,何用涕沾襟。

半是楼台换却村,几回独立更销魂。
断堤野水梅花宅,千古春风月一痕。
昔日登临不用扶,於今白首见麻姑。
此邦泉石何萧爽,异代神仙知有无。
七月山田红稻熟,去年尘海碧莲枯。
信知冠盖追游地,羽客相逢到日晡。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