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君不见陶公饮酒负奇气,平生下笔五千字。不肯上书干明主,安能束带见小吏。
归来不愿千顷田,但须囊中有酒钱。男儿委身事权贵,摧眉折腰诚可怜。
朱君雄豪气如虎,风期直与陶公伍。青袍银带不复视,壮年弃官如弃土。
雅性好酒兼好文,眼中富贵岂足论。五花换酒召宾客,千金买书遗子孙。
人生百岁终萧索,如子从容胡不乐。未似原生少宿储,却比苏家多负郭。
长安陌上久离群,子亦还山卧白云。南岩桂树花自发,岁晚相看一望君。
九月严霜晓渡泸,征南十万握兵符。天垂竺国连真塞,檄过牂牁问笮都。
象教西来传白马,狼烟秋净插雕弧。晒经台傍干戈地,消劫还凭佛力无。
青春回首去堂堂,衰白侵寻底处藏。老我痴蝇钻故纸,何人肥马耀康庄。
翠光挟日山排闼,练影翻秋水满塘。自笑此心犹有著,几时喧寂两俱忘。
太白一去不复留,任城上有崔嵬楼。楼头四望渺无际,草木黄落悲清秋。
凫峄插天摩翠壁,汶泗迢迢展空碧。争奇献秀百年态,作意随人来几席。
诸老高会秋云端,金璧照耀青琅玕。谈笑不为礼法窘,酒杯更比乾坤宽。
饮酣意气横今古,玉山倾倒忘宾主。谪仙人去杳何许,异代同符吾与汝。
谁能跨海为一呼?八表神游共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