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如雪中柏,凿如水中石。自君有两意,事事非畴昔。
畴昔共绸缪,何尝不胶漆。今日不胶漆,明日即参商。
东西大道上,车马遥相望。新人此一时,故人彼一时。
难将故人意,持与新人知。非不结同心,人情中道还。
白头百年期,岂作斗酒间。云汉何绳绳,星宿何累累。
意气一以失,黄金不可为。决如溃防川,绝如蹶张弦。
有亲相推与,无亲私自怜。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
绣衮貂冠举世荣,阴功难报本难名。令公清德流无尽,依旧秦淮绕故城。
北辰垂大象,造化实枢机。吐纳天中黄,群星蒙光辉。
真气贯我身,洪荒如盘羲。清宵事禹步,斗路无端倪。
灵风吹羽裾,飘飖将安归。天回九地转,彷佛乘龙螭。
嗟彼世间人,神珠弃污泥。变诈成功名,英雄诚小儿。
何如长桑君,长咏还虚辞。
盘盘帐殿敞彤庭,天仗宵严拥万灵。玉笋东班分列辟,龙墀首拜认前星。
烟蟠鳌柱沾吟袖,乐泛仙音近御屏。岁岁大酺恩例溥,自惭虚薄仰皇扃。
貔貅十万度洮河,顷刻前徒自倒戈。小丑命从今日尽,名臣功比昔人多。
一天膏雨消氛气,满路春风奏凯歌。闻有巨崖堪勒颂,万人相向为君磨。
长安流落嗼途穷,一叶归舟便向东。咫尺图中能缩地,秪疑山叟是壶公。
依水名园,对万丈龙冈,百里东谷。夜发轻雷,晓添残雨,镜奁乍输寒绿。
正堪濯足。又穿院宇红蕖馥。最反复。风起,翠盘香谢一何速。
留恋废圃,顿作荒烟,但馀涓流,犹响哀玉。念当时,吟窗钓石,华阳僲洞閟幽躅。
攀折桂枝山诘曲。料驾车去,应是虎豹成群,未须招隐,苦辞催促。
玉箔雕栏俯禁池,君王曾此驻云螭。南薰殿迥曾钧乐,北斗城高闪羽旗。
千仞暂翔灵凤翼,万年长拂古松枝。从来天语多严密,祇许当时扈从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