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敦诗(1139—1182),南宋名臣、文学家。字大雅,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崔敦礼弟。南渡后居溧阳。少有文名。绍兴年间进士。孝宗朝历任翰林权直、崇政殿说书、中书舍人等。博览群书,文词敏赡,曾受命更定吕祖谦《文鉴》所选奏议。著有《玉堂类稿》、《西垣类稿》等。
兹园闻已久,今度始来窥。市里烟霞静,壶中结构奇。
胜游须继日,虚席亦多时。莫道东山僻,苍生或未知。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出身本田夫,家贫无负郭。蚤从铅椠劳,尚乏霸王略。
躬耕岁频荒,转贩力犹薄。饥来每驱人,谋禄心转怍。
谬为乡里推,遣诣太常学。脂车已在门,逝将别林壑。
踌躇不能行,执辔前屡却。上怀高堂欢,下顾同生乐。
虽歉三釜养,幸可事佣作。愧谢栖遁贤,黾勉游京洛。
井臼付妻儿,且当厌藜霍。夙昔邴生情,宁终恋人爵。
白妥红殷翠欲匀,小园犹见未残春。盘中细蕨兼新笋,更喜山家味最真。
圣主挥毫临秘阁,亲臣执法坐崇台。祥云五色从天下,彩凤双飞映日来。
政欲清如林上雪,巳闻声奋地中雷。君臣千载明良会,咫尺薇垣接上台。
肩舆望翠微,缥缈如灵鹫。云端出一头,俯领众峰秀。
缓步从山腰,身轻一筇瘦。林峦曲折移,青紫频舒皱。
香多不辨花,韵细知鸣溜。怪石脱云胎,杰阁依山构。
心清圣感僧,晏坐松林茂。宫阙在东南,疏甍成彩绣。
壮哉九重深,宛转千门透。日丽远烟清,气澄新雨后。
可怜大道间,马寸人如豆。
夜堂人静雨霏霏,润泽焦枯总不知。堪笑当年净名老,对文殊语恰如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