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高台百尺凌云碧,维舟夜久霜月白。瘿木窣窣摇枯藤,寒濑潺潺落苍石。
先生退隐知几年,汉家钟鼎徒凌烟。高风千古磨不尽,山水照映长明鲜。
我来俯仰惭羁旅,冲寒愁怕玄冬暮。此身不负白鸥盟,暂此迟留亦何预。
起来搔首江茫茫,孤篷却逐雁随阳。人生游行岂易得,惟有此夕难相忘。
白雁声残,青蛾泪尽,燕台别路重分。供奉琴歌,不堪弹入离尊。
兴亡梦短黄冠老,掩金觞、翠袖含颦。叹西湖,卅六离宫,何处长门。
当年环佩空归去,任花幡恋雨,佛火愁人。剩水残山,依然铃语黄昏。
红兜那觅南朝寺,话沧桑、旧额犹存。泣铜仙,承露盘倾,一样消魂。
夜泛剑潭水,晚过芝兰冈。郊原多景色,岩壑任翱翔。
村连竹树人应雅,地产芝兰水亦香。舍舟携友同登陆,一带幽居枕山麓。
土沃禾梁犬豕肥,水深溪渚鱼虾蓄。和风麦陇昼鸣鸠,细雨烟郊春叱犊。
黄童白叟各怡然,相见依依民雍睦。上有松峰樵径奇,绝顶千寻逼九嶷。
岭松蟠结树葱郁,山石荦确径嵚巇。平生不自勤磨炼,跻胜无资力已疲。
双脚踏谢屐,两手拄张藜。攀缘登林木,缓步踏云梯。
盘空竟达高峰上,拂开烟树到招提。危立层巅同纵目,田园掌大牛疑羝。
仰面上观浮云近,俯身不视飞鸟低。我居城郭如帷幔,那得名山长在玩。
登此始知大地宽,不觉望洋自嗟叹。徘徊立久静无闻,万木荫森绝斧斤。
高声长啸答岩谷,四山落叶落纷纷。下有竹林藏石室,夹径穿山尽此君。
临阶几榻生清冷,挂壁藤罗吐翠芬。当年七子恣行乐,却无石室高论文。
披图每羡前人福,对此盘桓意倍欣。回途几度行又止,归到村居口已□。
铺床拂石乐箕踞,下箸十千求兼味。欢然一饱向黑甜,来朝复拟寻幽去。
卧痾愧微官,俯仰百忧集。安知中秋至,但见明月出。
萧萧雨新巳,凉气澄霁夕。青旻罗疏星,灿若殊与璧。
小虫鸣草根,万物皆自适。而我独何为,矫首望南北。
愁来无端倪,拨去终不释。人生莫不乐,杯酒会邻戚。
高歌杂清唱,起舞戛鸣瑟。闭户且复眠,空尊何由酌。
侍御传观石田象,酷类先生貌清夐。石田翁生宣德世,历见七朝迄宏正。
是时明祚日方中,年登人和无疠病。时平光岳倍钟英,治久百物能永命。
覃精缋事老不厌,八十丹青笔犹劲。前承清秘后停云,文彩苏台远辉映。
图书沾被僮奴慧,亭馆骈罗水竹净。于今青史位逸民,流传须眉堪起敬。
先生行义我能道,累叶高门袭华晟。起家科目解白衣,郎署虽卑奉朝请。
栖迟京洛避黄尘,独把残书伴孤檠。僻巷闲庭寂如水,坏墙丑石殊非靓。
但用文章自怡说,绪续方姚昔未竟。声名虽阒有千秋,密友深谭推主盟。
踪迹于翁两不谋,意独老寿相颉竞。今过六十后方长,生平亦际乾隆盛。
先生一笑子不知,吾与此翁真季孟。人面相同心定异,散旷各抱丘园性。
翁蹈丘园我依隐,何当归休理吴榜。前身傥竟石田翁,三百年来换名姓。
会从侍御更乞取,扫壁高张愈窥镜。
野景入时务,东风斸满锄。笛声牛出后,酒味燕来初。
谷种天心在,桑枝帝泽馀。红尘几飞鞚,肯信有农书。
四月荆南征税始,一岁官粮,减半琴堂比。山澨良民宜解意,输公便可欢呼醉。
宪檄频摧如雨坠,饷务营怀,亏煞慈仁吏。典尽簪钗心甚瘁,村头尚急酬神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