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冬春积阴雨,十旬三见日。城阙为泥涂,凄风闭寒室。
居人屡兴叹,况子犹孤客。卧起逆旅中,图书满筐箧。
抚剑一高歌,长江浩萧瑟。仆本蓬蒿士,岁月时一出。
爱君美词翰,过读常促膝。如何倦飞羽,更问闽山辙。
东道阻且深,相思隔浮岳。有亲在白头,留子终无术。
何以送将归,独有江南橘。
摇落山城莫,栖迟客馆幽。葵衰前日雨,菊老异乡秋。
自信浮沈数,仍怀顾望愁。蜀江归棹在,浩荡逐春鸥。
娇丝脆竹陈高堂,明灯煌煌出洞房。美人罗袖怨清商,一曲哀歌君断肠。
博山香炉金络索,上有仙人驾鸾鹤。同心欢乐寿万年,不用三山觅仙药。
何如小槽滴沥琥珀浓,浇胸顿使金罍空。醉乡乃在太古世,后辈尧禹轻羲农。
酒中之乐人不省,劝君饮酒君自领。
朋交邂逅新,敦槃风雅重。秉烛兴腾骞,访旧情贾勇。
沟荒樵月乾,楼圮冈云耸。城芜今古春,江递歌哭涌。
独有平山孤,危厂豁滞壅。庐陵树文帜,峨嵋接芳踵。
词苑得江山,隋宫失丘垄。沈吟不朽迹,倍切同腐恐。
堂势尽千里,气象收万种。乌驭闪阴晴,鱼龙混杂冗。
孤撑夏修竿,绵延叠疑冢。鸾音半岭啸,敝屣南面宠。
大游鹏负息,齐物菌蒸拱。瞩遐胸为宽,坐旷神绝恟。
芒忽受虚来,沆瀣饱清奉。峦光涤肺腑,翰墨振庳肿。
昔贤吐高焰,兹境宽厚拥。吾侪及嬉娱,清尊徒迭捧。
微争战蜗蛮,细响吊榛蛩。窥宎张籍盲,跂前支离尰。
景迅过虻飞,形固匪阙巩。甲名。三立鲜峥嵘,七尺亦劣䢆。
瞻礼俎豆肃,俯仰神骨悚。端赖干莫利,心蓬薙蒙茸。
敢托玞䂥质,言玷砻圭珙。吟思卷绮霞,夕姿曳绣陇。
棹舲香荷蒲,襟袖鉴清溶。尘缰乍脱羁,天械亦解蛩。
情比叶埙篪,盟长宗介冢。谈味快沃焦,离绪旋抽蛹。
竹林几闲逸,云逵或踔踊。孤怀驻景方,早计御寒氄。
神龟宁曳涂,蒲牢讵栖甬。崦嵫薄日外,惊涛正呼汹。
秋江烟景晚苍苍,淡薄如矜西子妆。
醉后不知明月上,闲多翻笑野云忙。露浓小径蛩声咽,风满寒林木业黄。
四十九年身老日,人同红树几经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