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其四 叠韵二闺

阶下几株红芍药,晓起开轩。露萼㛹娟。错认蓝花著意看。

道人已罢看花兴,燕雀休喧。不去凭阑。收拾闲心学坐圆。

夏言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猜你喜欢

蓬莱会散列仙归,羽驾飘然白鹤飞。明代为祥人惯见,何须乐府咏金衣。

翩翾啅噪绕高檐,粒食枝栖安用贪。怒斗不知缘底事,败毛轻毳落毵毵。

忒惺忪、一场花梦,和春蓦地来去。斜阳本是销魂物,红到曲阑芳树。

留不住,觉过眼韶华、空色都无据。恼人情绪。只幅幅生绡,亭亭倩影,添写断肠句。

天涯路,惆怅绿阴如许。不知香冢何处。朝云诵偈坡仙老,一种伤心谁与。

频听取。有几个黄昏、几阵垂帘雨。离愁万缕。更锦瑟重调,玉环再见,已作隔生侣。

槛熊有猛姿,嗟汝负其胆。不如子母猿,相依殊可感。

蒲团高坐此为谁,戴笠乘车各一时。欲为天人开眼目,正须儒者旧须眉。

廊荫转疏槐。圆蟾明上阶。倚空尊、凉梦徘徊。多少清湘瑶瑟怨,几曾有,鹤飞来。

镫萼半成灰。短书千里回。报岩扃、晚桂都开。前度凭阑人换尽,问何事,恋天涯。

匡庐地势盘吴楚,秀出天南第一峰。九叠暮云开锦幢,大江秋色浸芙蓉。

飞流澒洞银河落,石室苍茫紫气封。云壑别来今几载,烦君一访旧游踪。

晚过新兴寺,扶藜野步轻。
鸟啼春雨足,花落午风晴。
僧室连云住,山阿带雾行。
武陵归路近,已听涧松声。

三月三日苦淫雨,春游无计令人愁。云低暮色近垂地,风捲涛声遥撼楼。

青天白日果何处,急电轰雷方未休。最怜桃李花开树,零落离披不自由。

才沐兰汤又插兰,天香何以到人间。竹床散发西窗睡,悟入花神几个关。

新年犹苦病相侵,白发无持自满簪。
五柳先生莲社约,四明狂客镜湖心。
满城风雨花时过,曲水东西草色深。
明日两峰茅屋下,故人持酒一开襟。

滦水东风净物华,石鳌峰下驻仙车。清明草检归黄阁,胜日开筵近紫霞。

万户砧声闻别馆,九天秋色落谁家?仙郎赋罢长回首,南去还乘八月槎。

入夜涛声急,如闻百丈湫。村栖归酒客,浦月聚渔舟。

露气凉于雨,诗襟淡似秋。行歌偕雁侣,来此狎群鸥。

维诗与书,发天明命。长善成仁,达理卫性。道在莫离,事成日用。

岂必男子,女子是共。勿谓华辞,斯道之盛。兴至名篇,温和以正。

一入菩提境,飘然万虑灰。歌从仙侣放,尊仗故人开。

幡诀来何国,檀椷秘法台。禅居留信宿,幽梦绕云隈。

曲涯秋寺塔孤撑,影惑东西送客行。冷雨乍飞帆欲湿,冥濛烟柳接临清。

风捲松关长绿苔,无人到此是天台。九霄明月峰峦上,猿暮环归洞口哀。

谓尔夫子,缵程朱绪。
卿士率连,百辟咸誉。

前日依依,今日丝丝。最无聊、月落乌啼。莫来芳榭,莫点春衣。

怕雨凄凄,烟寂寂,漏迟迟。

谁扫长眉,谁管长堤。怅西风、不送人归。阑干红处,蝴蝶黄时。

对叶萧萧,如飒飒,草离离。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敢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是否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 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褭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所宝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生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