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序相推迁,日月倏已逝。春风入猗兰,光艳照罗绮。
一朝霜雪至,容华苦憔悴。佳人惜朱颜,结缡奉君子。
安知远征途,中道成弃置。昔持鸳鸯锦,裁成合欢被。
今织回文机,中有相思字。相思日夜切,尺书无雁寄。
谁能知妾心,脉脉含远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阶寂寂 一作:堦寂寂)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春台冉冉围青竹,春夜沉沉秉华烛。鹦鹉杯未停,琵琶声已续。
君当为曲海上歌,妾当独唱江南曲。江南曲,声未足。
池中鸳鸯两两飞,江头凫鸭双双绿。劝君莫待鬓边华,劝君莫负杯中醁。
君不见紫罗山上月如珠,锦石屏前人似玉。人生年少须尽欢,莫待形骸空结束。
慢磋砣,青山碧草容易过,白发茫茫君柰河。
谁谓相见欢,相见但凄楚。握手坐移时,转疑梦中聚。
胸有千百言,理之竟无绪。视我形骸非,何论旧心腑?
苦泪倾难多,青天为飘雨。若有蟋蟀声,纷来集庭宇。
朝采芙蓉花,暮采芙蓉叶。芙蓉不见人,临风舒笑靥。
秩满言归父老忧,临岐分犊较蝇头。男儿利物忘天下,未必区区在一牛。
澹日西风瘦不胜,几家修竹间桑塍。柳阴一棹轻于叶,玉额吴娃唤卖菱。
崆峒列神鼎,八公授丹经。往来有鸾鹤,未若兹峰名。
名峰匪在大,亦匪诸仙庭。瑶草虽不谢,玉树任长菁。
竺国表灵鸟,少室固神坰。地德岂殊众,纪堂贤圣兴。
四七与二三,西东作典型。慈流别五派,洞水奔南溟。
荡荡归汾岐,环抱奇峰青。瑞光薄三界,法润普群灵。
昔我一来游,瞻睇默含情。见花识优昙,酌水味香泠。
日暮下山去,山在胸中横。既薄隐松柏,仍羞逐市城。
束身今再来,高步陟云屏。雄峰法王踞,四顾空青冥。
俯视人间世,奔马无暂停。学道苦不早,日月徂以征。
稽首大山王,泫然涕泗零。誓将衣线身,学山到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