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占寄陆三

达者端居东海边,重楼高榻卧风烟。想应草木扶疏下,和得渊明孟夏篇。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猜你喜欢
乱红深翠。楼阁春风外。胡蝶成团飞照水。睡鸭无人惊起。
身闲更觉身轻。酒壶歌扇随行。芳草绿杨堤畔,一声初听啼莺。
饷厚东阳一万番,从今难放笔头閒。
新诗正与花笺似,文彩纵横咳唾间。

丹霞只在笑谈中,明月清风万里同。欲识德云真面目,却须行到妙高峰。

曾看颜氏传,多记晋时仙。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
青春留鬓发,白日向云烟。远别赍遗简,囊中有几篇。
野店暮来山畔逢,寒芜漠漠露华浓。窗间灯在犬惊吠,
溪上月沈人罢舂。远别只愁添雪鬓,此生何计隐云峰。
离心却羡南飞翼,独过吴江更数重。
雁贴寒云次第飞,
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
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
思依依,
更无芳树有鸟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
持向今朝照别离。

一自珠崖弃,纷纷各效尤。瓜分惟客听,薪尽向予求。

秦楚纵横日,幽燕十六州。未闻南北海,处处扼咽喉。

跨海鳌身传洛阳,贴波虹影老吴江。未如截取玻瓈去,稳卧箜篌白玉腔。

季札如鲁请观周,子长足迹半九州。向平且然志五岳,谁肯龌龊终一丘。

封君昨年出吴越,长啸梁园醉秋月。春风垂杨绾不住,便复归山采薇蕨。

鉴湖花开云锦浮,凫鹥前导红莲舟。餐霞坐收赤城气,晞发卧看扶桑流。

古云徐卿百不忧,君亦滚滚生公侯。君不见大郎绣衣昔持斧,声名赫赫今台府。

弃亲来从军,谁无树功心。激昂在将帅,赏罚贵必谌。

千金买马骨,龙媒岁三临。将军重壮士,谁道无孟任。

师行失纪律,安能制敌侵。不见南阳叟,七纵还七擒。

暮秋多悲风,玄霜凝大泽。驾言出行游,游彼重城北。

道旁何代丘,郁郁松与柏。上有千里涂,下有万古宅。

不知王与侯,狐兔多遗迹。人生匪金石,地上长如客。

新故递相寻,神巧不能测。伤彼道旁子,矫性何迫隘。

宠利既内营,荣名多外饰。交战汩衷和,鬒发日夜白。

胡不放情志,逍遥以永夕。

云递月微明,月澄露初泫。川容淡水物,荷气沿阶藓。

更深喧渐息,虑涤情自遣。宿鸟寒不飞,流星下遥巘。

自戴渊明漉酒巾,食鲑甘作庾郎贫。虽无残菊簪华发,赖有青山似故人。

几处鸦鸣牛背雨,经年衣犯马蹄尘。待携神武朝衫去,还我烟溪漱石身。

多幸廛居辱镇临,政平底用减科箴。
昔闻偃室弦歌化,今见邦君抚字心。
帘度荷香供永昼,水寒山影泻清音。
从来县谱无他事,只说恩波一脉深。

白屋高云奠两间,人嫌野僻近空山。自知已脱红尘累,更觉清凉白昼閒。

列坐古人诸卷静,焚香侧立小童顽。悠悠此外无多事,祇有韶光一醉颜。

东湖清浅北湖满,三岛相望眼中见。我从麒麟虹上行,风袪飘飘薄云汉。

江流汩汩树层层,短笠瓢空去秣陵。
依旧青山风雪里,荜门深掩一龛灯。
二十年前八桂回,摩挲苍藓读碑来。
如今再自浯溪过,折得梅花伴酒杯。

旧济知何处,新城久作州。危桥通去驿,高堰裹行舟。

市杂荆吴客,河分兖泗流。人烟多似簇,聒耳厌喧啾。

雾塞飙回六鹢过,月中影是旧山河。悠悠身世长如此,忽忽人情定若何。

楚戍荒烟迷鼓角,苏台衰草阻干戈。临风一掬新亭泪,几度凄然怅望多。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