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月间,开口笑几日。况复岁云暮,在堂悲蟋蟀。
胡不为强欢,唧唧复唧唧。吾徒尘外姿,开怀见真率。
达如商山皓,清若竹林逸。相逢各拊掌,一笑万事失。
主人清旷士,作堂记其实。愿无负此堂,不为势利怵。
时时叙离阔,中散志意毕。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啕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我有一尊酒,独饮不成欢。岂无骨肉亲,悠悠隔河山。
亦有平生友,合并良独难。古人千载上,世远不能攀。
何如与明月,徘徊松桂间。月既知爱我,流辉照衰颜。
我亦知爱月,托心同岁寒。长愿玉宇净,河汉生微澜。
四海仰馀照,亲友各平安。夜夜见明月,人人无苦艰。
此月不可负,此尊不可乾。天地等逆旅,流年剧惊湍。
古人虽云远,其言若芝兰。举觞以和之,对月更盘桓。
淑景惊催,新符乍换,时光去也堂堂。屏摇翠柏,湘帘日映山房。
昨宵今日人如旧,宜春彩笔署回廊。难驱遣、流年暗数,何限沧桑。
伊人天各一方。只此心两地,与日俱长。诗成无语,依稀想像总荒唐。
小立东风春又到,离人不改是愁肠。更相看,梅花清瘦,做尽凄凉。
怕窥红日照沙湾,怕见明灯照九寰。眼病以来唯一喜,喜乘微雨看遥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