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先生耽苦吟,廿年来往江之浔。何曾梦见烟瘴地,蛮荒一落颜为黔。
连城三月脱鬼手,龙州还对山崎嵚。边关形如马振鬣,戍卒状似猿投林。
风情收拾付隔世,坐觉老大来相侵。岂无春花与秋月,路绝不到诗人心。
终年望饟数不至,欲和乞食谁知音?此人此地宁足爱,庙堂用意殊难寻。
天高非高海非深,平生诗人岂不贵,何以卑我空伤今。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行披荦确履苍虬,曲径穿云古洞幽。只尺风烟千里外,居然人境见丹丘。
吾闻嵇阮俦,颓然嗜米汁。呼酒如救焚,五斗未曾湿。
清言多妙理,往往酣中得。不知三闾公,沉湘有底急。
有如云间鹄,而视池中鸭。覆载岂不宏,愁人眼空幂。
园芳延令节,安石榴花赤。秫米煮菰青,菖蒲兼酒白。
酒为濡吾唇,花以华我帻。行从渔父歌,一吊孤累泣。
醒魂老更苦,浇酒箴其缺。今日良宴会,坐有千里客。
愿客醉勿醒,醒后忧来集。
三日不见月,见之半轮没,清光犹能鉴毛发。不愁倒却婆娑树,只恐损破清发阙。
清发阙,在何许,白气荧荧走金虎。虽有三万六千户,手提玉斤不敢补。
凉风飙飙自西来,吹我衣,心独苦,长歌潜行槛洲莽。
瞻彼高冈,有猗其桐。允也君子,实宝南江。员规启裕,沈矩履方。
泳此明流,清澜川通。陟彼衡林,味其回芳。
馥矣回芳,绸缪中原。祁祁庶类,薄采其芬。栖迟泌丘,容与衡门。
声播东汜,响溢南云。
穆穆阊阖,南端启籥。庶明以庸,帝听式阙。有凤于潜,在林栖翮。
非予之祚,孰与好爵。
幽居玩物,顾景自颐。发愤潜帷,彷佛有思。予美亡此,终然肯来。
企予与言,惟用作诗。
风尘千里暗淮堧,六合孤城独晏然。保障正符明主意,歌谣争颂长官贤。
公庭吏散门如水,驿馆宾来酒似川。疏水为湟成重地,返风灭火动皇天。
军需会计多雄略,兵卫森罗总少年。兴学未闻忘俎豆,防边仍见戢戈鋋。
编民辟地增输赋,远客移家愿受廛。封壤远连瓜步外,妖氛不到瓦梁边。
鱼盐山市宵鸣柝,米麦江桥晓泊船。十邑自今称第一,前程谁谓隔三千。
王纲政尔关明教,民瘼何人解倒悬。舆论已传霄汉上,丰碑立在县衙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