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罂小小,看非瓷非玉。似饱花神万钟粟。有饭钞、云子囊锁云罗,春尽也、蝶税蜂粮自足。
问谁明月下,斸罢金锄,鸾帚轻匀画阑曲。艳绝女儿妆,粉白香红,又衣袖、回黄转绿。
配崖蜜、煎来十分甜,笑一盏新尝,味逾饧粥。
旧筑草堂,周遭碧水,宛在象山阳。二十四岩,花明竹媚,真个是仙乡。
洲渚玲珑江草碧,鸥鹭自成行。静倚吟筇,闲移钓艇,万事罢思量。
晴窗赋罢曝衣篇。瓜果又开筵。玉阶再拜牛女,能否降云軿。
将彩缕,月中穿。望远天。不知天巧,付与鸳针,送到谁边。
白兜罗,青衲襫,金鸦翠翎七宝饰。圆方反正无定式,国人戴之天下惜。
后宫如花醉妆美,君王无心冠带理。大木昼拔贪狼风,犹汎楼船济江水。
承平礼乐亦草草,岂但当时帽危脑。可怜来者忘丧元,红缨末乱如云扰。
君不见玉帛万国先王朝,会弁如星丽九霄。凤凰麒麟在郊棷,夔龙前殿奏箫韶。
春江雨过水溶溶,短棹孤篷有钓翁。钓罢归来天向晚,一桡咿嘎月鸣中。
乱山硉矹疑无路,披尽蒙茸向烟雾。涧水淙淙蒙有声,崩崖石罅相回互。
其下深潭一千尺,俯视苍黑不敢立。夜半常闻雷雨鸣,潜虬跋浪时出入。
激湍喷薄结轮风,虚洞盘回若履空。灵怪应从天地辟,嵚崎不与斧凿同。
扪壁穿云叹奇绝,古碑剥落苔藓色。妖后当年驻翠华,词臣扈从争珥笔。
嗟乎石淙多此名,箕山颍水空相惜。十年真负海岳志,徙倚高天生远思。
归来月照松窗明,梦魂犹绕双峰翠。
入城买钗钿,渡江买锦绣。问渠将何为,嫁女已及候。
薄俗重厚奁,以此密婚媾。岂无有余家,女多家亦瘦。
婿家不必贫,女家不必富。但视力所能,百备不一漏。
嗟哉尔何愚,甘以奢靡斗。嫁女尽嫁金,毋乃计大谬。
不见刘凝妻,装遣散亲旧。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