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可笑人,略已近俗士。侵寻久未觉,大似城门轨。
永怀北山路,相去不容咫。云烟迷旧隐,鸡黍误幽子。
极知田二顷,足了仕三已。世缘成错料,悔不妻法喜。
只今无置锥,四海寄生理。因循插手版,俯仰邺城里。
朝来对爽气,或以古人拟。颇复废将迎,陶泓弄幽泚。
翩翩取自适,岂问书费纸。推移从短檄,此念初不起。
园林齐地近,人物何郎似。无因睹白雉,漫自手弓矢。
任侯十年旧,邂逅慰行李。新诗多态度,誉我伤溢美。
君才老益豪,笔倒三峡水。我将观浩渺,万事问伯始。
是间好看客,风味化邻里。亦知崔亭伯,更欲就砻砥。
累臣百计遣秋光,学圃年来寖有方。莳得菊花三百本,归家亭子宴重阳。
洵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洵曰:“唯。”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尝见夫水之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渟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而发乎太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徐逶迤,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缅,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縠,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磅礴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濆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 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 刻缕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 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著,则天下以为口实。呜呼! 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