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州磁缸莹不瑕,将乐块石霜?砑。无烦世尊诵贝叶,何必玉女揽莲花。
左安雪山右冰井,凉思习习穿帷纱。殷红冽齿房陵李,沈绿沁腑青门瓜。
中间别有清凉宅,在君四大君不识。赤脚高凌一万层,辘轳直下三千尺。
中池之外无它润,太古以还唯一色。长安炙手殊可怜,骄日欲夺天公权。
须臾火尽灰欲冷,惟有寸心犹自燃。与君共饱冰雪意,高枕鼓跌庄生眠。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删。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此其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成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必。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五星堕地为五岳,金虎西南动芒角。践华为城类削成,云是巨灵之手斲。
三条鼎立当中央,直与鸿濛奠清浊。太一终南培塿开,洪河清渭绕行杯。
日华先照莲花上,云气常从仙掌来。高穿箭括通天路,俯瞰明星玉女台。
冷然风驭不可驻,降望大壑令心哀。绣衣柱史岩廊才,入关玉节凌崔嵬。
摇山撼岳下阊阖,青冥白日驱风雷。奔轶绝尘亘万里,骢马蹀躞无虺隤。
君家老仙旧隐处,丹炉石榻荒苍苔。登临不问烟霞侣,但借神池一勺洗尽区中埃。
千仞峰端秋隼健,题书好寄西风回。
终日居揵户,披卷慰寂寥。久坐生微凉,不待轻纨招。
上览虞夏兴,下及衰乱朝。耳目虽不接,感叹自萧条。
举首望中庭,忽敛西阳骄。乔木阴暮气,朱霞灼穹霄。
檐昏已飞蝠,林杪犹鸣蜩。俯仰万化中,安知盈与消。
黄门给事好事者,一幅江山谁为写。云雾波涛满眼生,坐觉襟怀自潇洒。
衡庐倚叠岷峨高,洞庭彭蠡洲渚交。又疑雪消蜀水来,黄牛白马增春涛。
细看清浊分天地,地脉山形宛相际。良工妙夺造化工,白浪青林走云气。
缘江细路古木齐,耳畔似闻幽鸟啼。倚岸扁舟久将济,入云茅屋谁同栖。
江草山花不知数,采芳未是良辰暮。英灵不闻涧谷歌,仁智自谙水山趣。
忆我昔游天下时,跋涉险阻探清奇。何如此图不出户,胜槩一览无所遗。
采采篱内花,少间复耻独。采之欲何为,幽香难入俗。
吾衰虑芳歇,岁晏日不足。薄言采群芳,天地归一掬。
霜高草木黄,孤秀媚空谷。自非金刚姿,孰致后凋曲。
圣人贵松柏,卫风咏菉竹。爱此柴桑操,纳尔于大麓。
登高发雅颂,被之三尺木。手弄无弦君,眦决飞鸿目。
谁能继此曲,此曲情何极。顾谓二三子,菁莪歌乐育。
一育草木蕃,永言自求福。我福在百顺,神不疾而速。
四时自运行,天道尚往复。怀人倘不遐,吾以献芹曝。
当初湖上,记春风载酒,行吟兰楫。一棹水云空阔里,随意狂歌散发。
就柳停舟,寻梅选梦,衣浣孤山雪。十年而后,剩游多半消歇。
如今重到湖干,荒寒台榭,杨柳风吹折。吹笛双鬟人去矣,闲了半湖烟月。
冷露凄猿,荒云葬鹤,风走虚廊叶。伤心谁问,寒蛩除是能说。
绝壑疑无地,扪萝忽扣关。禅心无寂寞,流水共潺湲。
日气衔山紫,花枝泣露斑。危桥齐木末,时见老僧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