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作客时,浸浸慕若长。干旄络长衢,一呵已神往。
前者为吴令,始复羡游客。觉彼白衫宽,恨我腰带窄。
今日过吴下,客来官已了。从头细忖量,客比官较好。
客是一尺雪,官是一窟尘。欲得客兼势,同年作王人。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残雪不蔽瓦,断溜收寒声。晨威凄以严,云日丽新晴。
凌风振丛薄,枯卉不复荣。年光属归敛,惨淡有馀情。
十载飘零滞远游,此生天地一虚舟。春随歌扇人留榻,舞尽花妖客上楼。
抚景从容登海峤,怀乡汗漫认并州。行边莫折章台柳,自古闺人咏白头。
楚酒苦如檗,燕酒毒有灰。自能螫喉吻,何以宽心怀。
不如江南有美酒,香如芙蓉色如柳。小瓶浮蚁信宿成,大瓮沈醅十年久。
饮之不鸷亦不狞,温温如春和且平。丹田微蒸香露溢,着面已觉赪霞生。
当时放意事杯酌,倒海回山恣行乐。有时醉倒黄公垆,卧看山花酒中落。
一从远游楚与燕,苦曲黄米无甘泉。刮肠呕胃甚荼蓼,使我颦蹙清樽前。
何时南归事林亩,邻曲招寻二三友。呼儿多与种秫田,日日花前饮春酒。
乍暖微寒,一天雨酿,黄鹂愁湿声声。小楼静悄,萧然日坐愁城。
不为伤春多怅望,无聊偏觉意难平。消磨尽、雄心壮志,空自悲鸣。
欣逢双鲤堪凭。记去时年月,往事分明。几番欲展,见重重密印层层。
多少閒情萦旧恨,闷怀未了怕还增。看光阴、年年虚度,却似浮萍。
画省森沉静柏乌,欲谈翻觉解围无。五轮沙漏传银箭,六出天花点玉壶。
倦去且看司马赋,渴来想入步兵厨。悬知后夜升中际,历历榆光片月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