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至北方,所见皆一概。岂有田子春,尚守卢龙塞。
驱车且东之,英风宛然在。山中无父老,故宅恐荒秽。
浭水久还流,盘山仍面内。地道无亏崩,天行有蒙昧。
骋目一遐观,浩然发深忾。可怜壮游人,不遇熙明代。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抗疏殷勤十九章,一时须发总如霜。不知干进希名者,今日何人可颉颃。
春半梅将尽,中庭尚一枝。不娇偏爱瘦,无艳故多姿。
笛韵从风乱,香魂入梦思。玉人何处是,惆怅月明时。
行穷水色与山光,觅得灵源到上方。蹑断翠厓云汉上,坐扪参井濯沧浪。
岸柳汀花几送迎,买舟谁信客囊轻。真金百炼色不改,宝瑟再调声更清。
直气犹能唾奸佞,苦心宁肯负公卿。间关世道谙应熟,终保乌台好姓名。
胚浑凿开元精结,三十六峰排截嶭。
巧将千嶂遮晴日,借得三眠作翠帷。
此身何补一毫芒,三辱清时政事堂。病骨未为山下土,尚寻遗墨话存亡。
孤城一上一伤神,佚道犹难信子民。累土莫忧过百雉,结茅今已历三旬。
山来粤北连多隘,地去黔西在接邻。近报荒蛮窥四境,正思戎马泪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