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杂事诗 其一二六

枣花泼过翠萍生,沫碎茶沉雪碗轻。矮室打头人对语,铜瓶雨过悄无声。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猜你喜欢

满腹诗书,馀事到、穰苴兵法。新受了、乌公书币,著鞭垂发。

黄纸红旗喧道路,黑风青草空巢穴。向幼安、宣子顶头行,方奇特。

溪峒事,听侬说。龚遂外,无长策。便献俘非勇,纳降非怯。

帐下健儿休尽锐,草间赤子俱求活。到崆峒、快寄凯歌来,宽离别。

寻花不问春深浅,纵是残红也入诗。
每个树边行一匝,谁家园里最多时。
人无害虎心,虎无作人意。
彼此不关防,何妨打觉睡。
千年故国阳春地,今日王孙尚姓熊。
坐上堂堂皆此客,云间衮衮看诸公。
题诗小苑春风里,把酒夕阳烟雨中。
莫恨来迟桃李过,绿襕衫色正葱葱。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白发黄尘一梦中,又将愁眼对春风。
不知夜雨能多少,染得桃花到处红。

谁谓山水秀,忽登君子堂。乃知仁智乐,不与冠盖妨。

浓霭万叠碧,悬流百寻长。列峰与落落,绕溜含苍苍。

气爽变衡霍,声幽激潇湘。意真景自远,趣逸累已忘。

鸣玉无时续,翠屏终日张。赏音得虚寂,寓兴成轩昂。

夙昔慕丘壑,迩来倦簪裳。欣符洗耳愿,遽有寻源狂。

纵目寄历览,挟琴写铿锵。但疑主人厌,应接殊未央。

他日蓬蒿地,吾庐瓦数沟。井泉甘胜乳,庭竹冷先秋。

村落时情淡,田畴岁计优。荆扉轮日掩,最喜近松楸。

山馆萧条客到稀,幽人閒暇坐披衣。日长燕子丁宁语,风静杨花自在飞。

薄似蒲葵质更圆,忽疑明月落尊前。
南堂暑气生烦浊,一座清凉直几钱。

寒风动原野,密雪度层轩。素积长郊色,青馀远岫痕。

轻冰幽沼合,栖鸟暮丛喧。边骑暗河洛,应无闭户袁。

才思如云,风情似水,天生一种飘萧。况得逢佳偶,共奏灵璈。

惆怅子等仙去,重伴取、弄玉吹箫。堪夸是、才俱道蕴,学并班昭。

寥寥抚今溯古,有几个人儿,得似伊曹。羡倡予和汝,艳福能消。

岂比寻常儿女,只解把、粉弄脂调。神仙侣、抽书擘笺,别具丰标。

举手望飞云,鸣桡过黄木。舣舟江上亭,虚空观日浴。

石泉在樵东,烟霞在樵西。同家宇宙内,况复同藩篱。

若欲散沈郁,登高以眺遐。方子于斯时,不弃来烟霞。

若欲翕发散,入谷听潺湲。湛子于斯时,不厌过石泉。

春暮方发育,石泉颇幽独。万水与千山,烟霞堪寓目。

秋冬美朝暾,烟霞颇高寒。晞发与炙背,石泉宜借眠。

绕泉为盘阻,谁复争子所。伏虎与盘龙,呵禁乎不可。

诸子游大科,亦须从大路。有或非吾徒,攻之以石鼓。

都门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发伧父。酒微醒曲榭回廊,忘却天街酥雨。
〔幺〕晓钟残红被留温,又逐马蹄声去。恨无题亭影楼心,画不就愁城惨处。

万物变蜕,其理无方。雀雉之化,含珠怀珰。与月亏盈,协气晦望。

折轴南来书五车,韦编贝叶映窗纱。老禅不用钻故纸,借与书生遮眼花。

今年燕即去年燕,今岁人非去岁人。惭愧孤儿年十七,虚糜修脯累慈亲。

日月东西行,寒暑冬夏易。阴阳无停机,造化渺莫测。
开目为晨光,闭目为夜色。一开复一闭,明晦无休息。
居然六合外,旷哉天地德。天地且不言,世人浪喧喧。
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
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
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
养蚕为素丝,叶尽蚕不老。倾筐对空林,此意向谁道。
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
祸亦不在大,福亦不在先。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