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车七十古来稀,况是丁年解鞅鞿。神虎衣冠洪景挂,都门供帐仲翁归。
前衔新命俱郎宿,处士儒冠总少微。林下若逢龙阁老,为言台岭转光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青山千仞城百尺,云中嵯峨列万石。关门控险铁不如,万人可望不可踰。
蛮兵一朝杀关吏,驱马入关履平地。山头矛戟多于草,弩箭射甲如射缟。
当关秪用一夫力,胡为万卒犹难保。君不见山上城堞毁,楼倾四壁立。
青狸苍兕朝对啼,白蒿黄云暮愁入。
晨兴事朝谒,星汉已阑干。云薄露犹湿,风高天正寒。
尘衣先改素,蓬鬓强弹冠。兴在江湖永,空歌行路难。
重归丁鹤。正云霁蓬壶,蜡舒梅萼。人向西园对酒,酒酣歌作。
山香初试花奴舞,更催齐、念奴弦索。玉箫吹凤,瑶筝排雁,串珠摇落。
羡顾曲、周郎如昨。料记拍红红,应自非错。响彻凉州,一夜飞云停阁。
英雄儿女俱陈迹,算人生、惟须行乐。此时耳热,乌乌击缶,古今谁若。
天宝年间宠贾昌,黄衫年少满鸡坊。绛冠斗罢罗缠项,又得君王笑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