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晓雾、初日中的江南秀色,红绿辉映,山水明丽,虚实相生,浓淡得宜,俨然一幅写意山水。
首联点明过大通驿的时间: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不说雾散而用醒字,不仅把无知无觉的晨雾,比拟为有情有意的佳人,且一语双关,早行的旅人,大概也是才醒吧?不说旭日未升而用吐字,使读者感受到朝阳于转瞬之间喷薄而出的气势。夙朝两个时间名词和才未两个副词,巧妙地扣紧诗题的早字。首联即对仗工稳,于平易的叙述中,已见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颔联描写大通驿周围的景色: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诗人的观察是精细的:炊烟一般呈淡蓝色,但在这里,青山绿水把它染成了翠绿色。诗人的想象是丰富的:树木本来融汇在绿色的山水之间,但在朝霞忽然照射之际,变成了红色,鲜明地突现出来,好像一下子移植到河湾来,树仿佛活了。此联重在写晓雾、朝霞的色彩之美,红绿辉映,鲜艳明丽,给人以新奇之感。
颈联作者拓展视野,进一步发挥想象:清风吹皱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轻字假重感描摹观感,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这两句,上写近景实景,下写远景虚景。九子山,现名九华山,与峨眉、五台、普陀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青阳县西南,面积一百余平方公里,有九十九峰,以天台、莲华、天柱等九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据《太平御览》记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独特别致。李白有诗赞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刘禹锡也曾叹道:奇峰一见惊魂魄。但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九华山,毕竟距大通驿有百里之遥,作者当时未必真的看到了轻浮云表的九峰之颠。云轻九子山,大概得益于作者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从中生发的想象吧。
尾联则由眼前的自然美联想到艺术美:即便是擅长山水画的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尾联二句,暗含两层意思:一是大通驿附近景物,很像荆关笔下的山水画卷,这是由实景联想到虚景,用自然美类比艺术美。二是即使以荆关的大手笔,也难以写尽此间山水之妙,这是以虚景衬实景,用艺术美来烘托自然美。前一层意思较含蓄,后一层较显露。总之,是以虚衬实,虚实相生,读来仿佛景中有画,画中有景,意境深邃,耐人品味。
扪薜攀萝捷似猱,上方能到敢辞劳。象王世界三千大,鹏背扶摇九万高。
露气依稀成沆瀣,泉声宛转奏琅璈。凭高不尽登临兴,怅望东南学舜号。
咏雪
空外六花番,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沚,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严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拚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篇】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腾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抬头月上东山,晚林澹抹轻烟紫。高楼长笛,谁家院落,一声吹起。
云净天空,光圆似镜,夜凉如水。恰人逢两晋,樽开三雅,好清宴真无比。
莫负良宵畅聚,况萍踪他乡客子。须知百岁,浮生同是,盘旋磨蚁。
痛饮雄谈,陶然而乐,冁然而喜。谢嫦娥解意,悄移倩影,来偎帘底。
积雪初晴冰不坼,湘干车马踏瑶璚。冰弦玉笛寒更清,群公张宴敷重席。
良辰见招余降辰,饮宾恭命从介僎。垂髫黄口愿观乐,华镫细罽香氤氲。
玳筵管长未终曲,三更紞鼓回明烛。席间歌韵犹绕梁,船头桨声如轧玉。
中流风急湘波高,颓云四合寒雁号。渔镫尽黑城郭暗,孤舟篙折乌篷摇。
二雏敛翼不唧唧,忽如荒江失樯楫。芦中夜雪呼不闻,冰天万里炊烟绝。
舟轻火灭风更颠,呼僮一笑且藏船。穷途岁暮有羁旅,老幼关河常屡年。
此时端坐百虑静,万事从心不由境。坐中阶下一翻覆,乐极悲来在俄倾。
列炬来迎凫雁惊,层楼列榭眼中明。归来只话宴游乐,冰雪萧条非世情。
郁乎何苍苍,兹山崒然起。却临青冥上,迥出虚空里。
决非渣滓成,想像结构始。纵横布远势,天外知可倚。
或锐如持矛,或平若授几。峥嵘势疑怒,平远情类喜。
阴晴变斯须,光怪难偪视。鸿炉作鼓铸,大化供磨砥。
仰峭镵诸天,俯临排垤蚁。元精浩茫茫,万古如未已。
吁嗟揽气象,岂直论道里。远瞩瞻青苍,即之微茫耳。
吾闻列仙宫,往往通帝扆。苟非真灵宅,绝景孰私己。
畴能乘元化,举手摘瑶蕊。一承帝台觞,如洗功德水。
傥有新宫铭,谁云东平子。买山如可谋,叩门访谁氏。
并辔江头洗玉瓶,仙宫凝望壮怀生。寰中禹迹河山丽,象外尧天日月明。
杖点浮云千虑破,花飞閒幔九愁轻。直须酩酊酬佳景,休问谁为眼独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