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
永平昔全盛,旧学尊五更。惜哉趋舍缪,眩眼车服荣。
恭惟自孔氏,时止亦时行。心泰无不足,外内谁重轻。
束发师前辈,忘年得此翁。鸡豚同里社,诗礼共家风。
别去十年久,书无三月空。归来人不见,铭旐舞斜红。
北地行欲尽,始觉春萌芽。村柳色已新,蔼蔼烟中斜。
渡河指齐郊,河边见归槎。淮徐行在眼,吴会亦匪赊。
道路空苦辛,分定勿复嗟。生不爱京华,不如早还家。
还家春未暮,及见桃梨花。
南天啮指仰曾慈,喜逮曾参禄养时。产玉已成清庙器,将雏先占上林枝。
于今益信无投杼,自古空夸有断机。承命勉摛仁寿颂,南丰门下敢言诗。
吾闻反哺乌,至孝有纯德。鸟中比曾参,传诵人皆识。
又闻驯化雉,翔集在咫尺。陌上随行人,饮啄自朝夕。
嗟尔蜀幸帝,愚暗亡其国。游魂化为鹃,物理固莫测。
一身尚羁旅,羽毛亦虚饰。生雏百鸟巢,蝼蚁竟饱食。
春风口流血,有恨啼不息。侯门拂笙竽,豪客纷弹射。
岂不思南归,奋飞摧短翼。何如雉与乌,飞鸣随所适。
百代无几人,九原何可作。不必温御史,解令君胆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