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莺

天下金衣侣,还能贶草莱。风流晋王谢,言语汉邹枚。

公等久安在,今绝何处来?山禽正嘈杂,慰我日徘徊。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你喜欢

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

镂玉留新诀,雕金得旧编。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

旧迹蒙君丽句誇,昔同峰顶蹑云霞。逢秋谒寺留诗笔,薄暮归鞍照月华。

旋酌香醪浮瓮蚁,斗烹新茗满瓯花。心馀更作儒官会,帐内诸生拥绛纱。

春来晴景少,昼夜已平分。
寒锁花藏莟,风微水皱纹。
端成空识字,谁可共论文。
惟有铜炉在,时拈柏子焚。

大块鼓噫气,众窍为怒号。予口实兴戎,纵横变离骚。

顾盻无四海,遑能媚其曹。泰山横嵯峨,黄河流滔滔。

丈夫无死生,万物等鸿毛。

谁家羌笛暗飞声,越海城头片月明。邻杵不堪霜下听,塞鸿偏向夜中鸣。

故人久近沧波远,明镜愁看白发生。几度相思孤枕梦,满庭风月不胜情。

高台按虚境,飞驾罗太空。小兆佩神虎,每来清夜中。

一回经眼一回妍,数见何须虑不鲜。目断座隅呼小玉,魂销墙隙赌非烟。

佯推罚盏遮银烛,笑映疏帘并画船。蜂蝶似同人鉴赏,一春追遂遍花前。

担板汉,没拘束。饿死首阳山,誓不食周粟。

何用遗君玳瑁簪,双珠明月照同心。
原来得自鲛人室,说到相思泪不禁。
春来还似去年时,手把花枝唱竹枝。
狂瘦未曾餐有味,不缘中酒却缘诗。

梅雨喜初晴。满院桐阴夏景清。落尽荼蘼春去久,休争。

杜宇频啼四五声。

小病怯才平。薄薄吴绵著体轻。乍觉微风吹面过,凉生。

且去寻芳辨药名。

瓶花红淡浸寒泉,容易凋零亦可邻。
堪恨本根不知处,却将颜色为人妍。
尘拂风生,熏炉烟袅,剧谈天上人间。冯夷击鼓,白凤舞昆山。惊倒五陵年少,听三老、□角鸣湍。江南好,梅前菊后,天气带微寒。客来虽话别,重歌旧曲,不是阳关。笑闲云似我,时去时还。最喜烽烟尽息,青天净、一镜团团。重来也,寻盟鸥鹭,访竹问平安。

南游未是谪,北行不当归。今旦陟崇冈,飘飘风吹衣。

始我在京时,双阙凝秋晖。别来守穷海,故国音书稀。

窃禄滋愧负,何时睹柴扉。胡不依白日,去即能如飞。

驿楼俯平川,其下白云围。雨馀足稻粱,可以信丰饥。

去去道路远,王事毋稽违。

云开千里月,风动一天星。

箐林幽窕石巃嵸,永日驱驰辙未穷。
驿道久通驱蜀使,居人犹杂汉夷风。
厓间板屋依云架,塞外芒山入雨空。
赤水宁辞三峡远,双鱼为寄楚江东。
出入黄牛峡,江声书夜腾。
猿啼愁不住,何日下彝陵。
几番江上凭栏久,今在西山山里行。
天遣得随三客后,春来无此一朝晴。
方穿藤蔓寻源去,忽见烟霏趁步生。
幽鸟向人作清哢,似应知我有诗成。

虎口馀生得未曾,先生从此困而升。儒官纵过英年选,科第何妨晚节登。

师道风行常霭霭,人文日上并蒸蒸。归功是藿原非藿,保佑天申信有徵。

草阁新晴,早为我、特陈鸡黍。问今日、坐中何客,鸡家三五。

稚子隔篱呼即应,老人入户欢相语。喜朝来、好雨正宜田,公忙否。

妇与子,晨皆去。孙亦往,芸瓜瓠。只老妻留止,为供炊煮。

雨又插秧晴打麦,暮还车水朝犁土。见何曾,四月有閒人,田家苦。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