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薄技工奚取,知音一已多。从公日几许,去我意如何。
梦里闽山月,吟边楚水波。门阑万珠履,更试岁寒柯。
我昔游禾州,英俊森跌宕。众中昉识君,彼此年盛壮。
定交文字间,倾倒已见谅。推能实居先,论齿仍在上。
既欣气味同,复喜怀抱旷。温温璞玉姿,浩浩江海量。
岂惟邑校雄,允谓士林望。及门师易庵,卒业侍函丈。
大哉四圣经,研究彖与象。袖然西江魁,足继宋陈亮。
诸生老场屋,颡泚羞倔强。词垣七八年,葭玉得倚傍。
编摩互论讨,疑惑共咨访。但期荅君亲,未省谒卿相。
佞色从古鄙,直躬岂今尚。始屈倅邦畿,翻能拯民恙。
公平村有谣,苦澹宦无况。何期寒窭家,忽被仁惠贶。
云胡去郡亟,遂使失保障。一官滞房山,连岁董夫匠。
令名诸公推,敏识多士让。政须峻升迁,溘尔遽凋丧。
呼天邈不闻,为善匪可仗。缙绅竞悼伤,舆隶亦惆怅。
而我忝深知,肝胆两相向。切偲失箴规,磨琢废炉荡。
情捐骨肉亲,序缺兄弟行。前修不可作,后进日流荡。
哀哉若人亡,士习趍谬妄。纷纷夸毗子,翻覆千万状。
譬犹蚁附腥,缭绕沿瓮盎。畴能遏颓波,奚忍鼓其浪。
孰知余心悲,孤立谁我相。令仪隔幽明,清梦劳想像。
作诗述初终,老泪恣横放。
眼缬迷烟,唇朱缀蜡,依稀光透帘幕。乍疑锦羽衔来,未许绀纱障却。
娇春稚蕊,有归院、金莲人约。向夜阑、小簇疏红,怡认半簪梅萼。
试照影、一枝暗托。待破冷、数椒尚弱。任他芳信天街,二十四番唤觉。
阳和未准,但背倚、银屏斜角。尽化作、粉翅双蛾,飞趁玉堂铃索。
小谷疏林受数家,年芳犹有刺桐花。白云不为青山地,截断前峰两髻丫。
下马玩密绿,山静闻激湍。与子坐石桥,风入青琅玕。
是时望鹤鸣,峰名。亏蔽松林端。初日上左蠡,气势高且寒。
古人耻束带,鸿毛视一官。遗徽传今古,慷慨诚为难。
吾谓守不固,一出良足叹。故里有名胜,何事他盘桓。
金庭郁参差,云气张绡纨。他年著书毕,直去骖青鸾。
英雄慷慨出从戎,万里分明指掌中。一握早将形势定,六军从此路途通。
是翁兵甲胸罗富,大地山河眼界空。专阃何人娴将略,高平凭眺溯流风。
春山寒食节,夜雨昼晴天。日气薰花色,韵光遍天川。
临流飞凿落,倚榭立鞦韆。槛外游人满,林间饮帐鲜。
众音方杂遝,馀景更留连。座客无辞醉,芳菲又一年。
山中初见蜀葵花,秋后登临感物华。过客偶因随杖屦,老僧何用具袈裟。
空阶候叶飞霜早,远郭清砧落日斜。近得浮丘书信否,几时沧海报还家。
不记潺湲几度秋,一泉泻出四山兜。穿沙屈曲淘金碛,触石纵横漱玉毬。
瀑布谁能登峻岭,浣纱人岂过山沟。仙家信息宜珍重,莫遣飞花向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