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城焰里热忙身,几人能掷头上巾。题将百八金刚子,辞却东家老圣人。
少年意气非等閒,精悍之色在眉间。镕取鱼肠一匣水,铸作胡僧双耳环。
往年湖上逢开士,藻月规烟说文炜。但知北海是大儿,谁识南宗印真子。
海内学士闻行履,半说颠狂半惊死。东方先生代解嘲,秀字何妨竖却尾。
瘦岩百尺突寒松,冰谷千年贮古水。落花红洗入溪澜,请看风吹起不起。
神仙不可学,浅俗如醯鸡。逍遥二三叟,乃独秦遗黎。
避地思远适,名山得幽栖。深岩紫芝秀,归路桃花迷。
稍远人世隔,遂忘陵谷移。至今山中人,往往犹见之。
吾闻秦皇帝,甚慕真人为。驾石窥蓬莱,载车象云蜺。
沙丘往不返,四海忽若遗。安知全真子,近在西山垂。
一千二百年,修身未尝衰。古称山泽臞,非复万乘期。
观君此图意,有以和天倪。
闻道诸公置齿牙,买鞯卖展趁年华。太平起隐无遗策,空尽嵩山处士家。
凤岭三台照,龙门接太微。登高红日近,望远紫云飞。
异地渊源合,同根棣萼辉。送君暂归去,时享莫相违。
话沧波路断,又燕市,看花回。指苑树栖鸦,城蒿卧马,春敛余悽。
宫池。去人未远,祇惊尘、黄日隔天涯。闲泪临风自落,宦情如雾都迷。
参差。相见更何期。谭笑忆当时。有直阁吟笺,斜街画本,曾和荒词。
轲离。旧游漫问,但过江、名士鬓成丝。惭愧归无三径,折腰还道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