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上山高已插天,孤峰颖出更淩烟。玉堂学士曾持橐,奏对行趋御陛前。
御史新图妙难比,画船秋泛瞿塘水。瞿塘水束三峡深,两岸削铁虚无里。
虚无难辨峰顶高,白云林壑生虚涛。阳台何处笑荒幻,阵图回首思雄豪。
雄豪一去几千载,壮志何须增感慨。自知豸角邪可触,不为猿声泪空洒。
东行更饱湖海观,绣衣不日朝金銮。览君此画动清兴,扁舟便欲相追攀。
南朝词臣北朝客,栖迟零落无颜色。阳平城边握君手,不似铜驼洛阳陌。
去年春风吹雁回,今年雁逐秋风来。春风秋风雁声里,行人日暮心悠哉。
长江大浪金山下,吴儿舟船疾于马。西湖十月赏风烟,想得新诗更潇洒。
一家无事乐清宁,寄目冥鸿野外亭。江水未分南北限,月明常后毕箕星。
子生猫栎垂垂赤,蔓长鸦藤故故青。天意物情应有在,且须料理相牛经。
正月山阴道,夫君剡上舟。好峰开雪霁,春水匝城流。
拭目瞻云鹄,忘机惜海鸥。多情今夜月,何处照清游。
闽峤东南尽海湾,重洋突涌大孱颜。鸡笼口踞全台北,信否来龙自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