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镛(1191~?)(生年据集中《继周圹记》‘馀年将四十而鳏’推定),字希声,号雪篷,又号敬庵,剡溪(今浙江嵊县)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理宗绍定元年(1228)为吉州判官。六年,以平寇功,擢守赣州。因忤帅臣,贬衡阳。嘉熙元年(1237)始离贬所。景定五年(1264)掌教黄岩县学。镛工诗词,有《雪篷集》一卷,《绝妙好词笺》传于世。
人言不如意,十事常八九。君看得意人,夺去亦难守。
子云草玄文,覆瓿人不取。更喜渊明门,春风五杨柳。
当年富贵士,泯默亦何有。乃知百世下,静者差得久。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归思如奔马,千夫不能控。溪飞潮雨凉,柳络烟条重。
来时皂盖迎,去惟白云送。铜章聊一戏,已醒不重梦。
莫以潜之龙,而易衰兮凤。
童子摘松枝,敲冰煮白石。万里天风来,吹作珊瑚赤。
彀中游羿,莫漫惊、宠辱浪生规避。原自有、万里清空,可无影而藏,不飞而至。
黑白两万,算都是龙泉轻试。但涂中曳尾,刃发新硎,全牛皆废。
无涯有涯交累,唯饵香药作,不黏滋味。消彼此、百种聪明,向白日青天鼾?熟睡。
侧足焦原弄獶虎,不殊豚彘。笑弈秋着着争先,居然钝置。
雪峰峰顶寺,来此定诗盟。山瀑分云影,松风乱雨声。
眼明春树绿,心醒晓钟清。未好言归去,尘中事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