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手把黄花为惜香,况逢真率未尝忙。神仙多是无心得,可向桃源作醉乡。
客少经过因地僻,门无障碍觉天宽。馀生已断封侯愿,渭北萧萧竹万竿。
故事骖鸾推石湖,清诗美政今何如?东江西江日夜长,双鲤休忘常寄书。
岂无他人,不如友生。邂逅相遇,德音不忘。惠而好我,示我周行。
十月天地闭,北风河已澌。送子千里道,太行极崔嵬。
日暮归鸟疾,雪深苍兕饥。酌以一卮酒,为浣身上衣。
伐木还重赋,白驹不可维。悠悠南北歧,恻恻劳我思。
大江流不彻,日夜涵虚明。行客一杯酒,对之无限情。
中兴事岂偶,再出道非轻。君若登衡轴,无忘此水平。
欲计归期未有期,客中送客最堪悲。三秋夜月论肝胆,万里风尘怅别离。
寒雪渐深辞阙日,岭梅初放到家时。吾儿若问爷安否,为道愁多鬓已丝。
玉笋淩空出,参差翠霭多。还承天上露,入夜浣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