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参政王侍郎令子著作登第复除崇文校书

宫壶移刻对延英,文帝从容问贾生。
儒馆旋承恩诏入,士林尤说御批荣。
丹山凤出宁无种,沧海鹏抟遂有程。
渐待青毡归旧物,区区羲献漫家声。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猜你喜欢
文翁还化蜀,帟幕列鹓鸾。饮水临人易,烧山觅士难。
锦机花正合,棕蕈火初干。知己相思否,如何借羽翰。
明珠盈斗,黄金作屋,占了湘中秋色。金风玉露不胜情,看天上、人间今夕。
枝头一点,玉心三叠,算有诗名消得。野堂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半夜回舟入楚乡,月明山水共苍苍。
孤猿更发秋风里,不是愁人亦断肠。

明王敦孝感,宝殿秀灵芝。色带朝阳净,光涵雨露滋。

且标宣德重,更引国恩施。圣祚今无限,微臣乐未移。

望阙路仍远,子牟魂欲飞。道开烧药鼎,僧寄卧云衣。
故国饶芳草,他山挂夕晖。东阳虽胜地,王粲奈思归。

名在三孤第一人,乌纱白发照青春。平生诗格刘公干,晚岁风流贺季真。

袍赐麒麟红锦丽,诰颁鸾雀紫泥新。身閒燕坐清如水,始觉灵台绝点尘。

逃名最喜称无姓,抱病还应厌有身。说着宦游如一梦,不知犹是籍中人。

与客携壶上翠微,千家山郭静朝晖。平沙渺渺来人远,黄鸟时兼白鸟飞。

瘴侵玉骨终难起,魂断巫山永不归。
下马步深径,洗盏酌寒泉。
念不践此境,于今复三年。
人事苦多变,泉色故依然。
缅怀德人游,物物生春妍。
当时疏辟功,妙意太古前。
屐齿不可寻,题榜尚觉鲜。
书堂何寂寂,草树亦芊芊。
于役有王事,未暇谋息肩。
聊同二三子,煮茗苍崖边。
预作他年约,扶犁山下田。

神凤有灵羽,超然随所向。俗网安可撄,敛翮归昆阆。

郑公少不羁,抗志浮云上。初登京兆堂,继谒扶风帐。

希圣已知津,当仁无与让。还山自读书,庭草吐奇状。

既构豺虎昏,弥忧礼乐旷。伐檀俟河清,覃思老逾壮。

遂振六籍尘,存为千载贶。馀生亦好游,燕楚空流浪。

明月照虚堂,鸡犬延馀望。身世何冤亲,久欲遵微尚。

所患德未成,惭逢北海相。

桂林西百里,山势塞天绿。一径飞鸟外,盘蛇断复续。

我身托箯舆,愧彼行踯躅。仰陟牵长縆,俯注挽群仆。

危跻顿层峭,旁涉眩屡曲。崖颓石压顶,磴削苔滑足。

冥濛走腥云,惨澹入幽竹。舞风高树飞,吊月怪禽哭。

都朗岭尤险,千仞擘坤轴。灏气反在底,那能辨岩谷。

三台抱重巘,坚壁俨单复。虎豹昔纵横,兵戈费驱逐。

我来属时和,山深暑不酷。掇芳閟仙赏,抉胜豁尘瞩。

朝炊霞际餐,夜枕水声宿。扶持忘疲劳,山川喜淳朴。

便作桃源看,端居岭清福。

梅萼凌晨诇浅红,衣冰戴雪小扉东。求知付客心情外,赠别当吾把握中。

造化盈虚元有数,古今泡影可逃空。片帆明日秦淮远,又隔门墙第几重。

破砚尘封懒赋诗,晚年才思觉衰迟,
耽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
风月满怀诗可笑,地霜侵鬓镜先知。
太公八十方荣遇,把钓溪边更待时。
瓶插梅花一两枝,逋仙隐几自吟诗。
北风酿作西湖雪,不顾山童冻得痴。
发地多奇岭。
干云非一状。
合沓共隐天。
参差互相望。
郁律构丹巘。
崚嶒起青嶂。
势随九疑高。
气与三山壮。
谁言行旅日,况复桃花时。水即沧溟远,星从天汉垂。
川光独鸟暮,林色落英迟。岂是王程急,偏多游子悲。
海外移根灼灼奇,风情间丽比应稀。
晶莹实萼排珠琲,旖旎芳丛簇绣帷。
繁极祇愁随暮雨,飘多何计驻春晖。
沈花溪上年年意,露湿烟霞拂客衣。

襟度渊然隘九州,济川功就等虚舟。名从晋国三槐著,身共睢阳五老游。

绿野林峦千古意,平泉松竹四时秋。不知图像凌烟者,出处输公几百筹。

读书奋志节,忠义常在口。往往临事时,或至丧所守。

问之何因尔,浩气中无有。圣朝务柔远,无知跳小丑。

剪灭归荡平,不戒师则偶。公方持军筹,朝夕储粮糗。

猝然闻震惊,暂退义不苟。想其挥戈时,吐气贯牛斗。

坚贞得死所,芳名达帝右。褒赉慰忠魂,垂裕及嗣后。

大节凛死绥,不为倖免走。授命何从容,由其所积厚。

挑灯读公书,真气满户牖。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