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上海仓皇便弃军,白龙鱼服走纷纷。昆山城上争相问,举首呈身称使君。
读书冀闻道,何必竞荣名?主宾辨内外,物我孰重轻?
崎岖更尝馀,愈觉兹理明。浮云视富贵,悠然悟深情。
火浣花心犹未长,金枝密焰已流芳。芙蓉池畔涵停影,桃花水脉引行光。
春阴过却几番风,野店山樱雾雨中。新水绿塘鹅并浴,嫩寒茅阁燕微通。
大儿稍熟春秋例,幼女欢趋组绣功。四十今年浑意足,酒炊香满巷西东。
隐之千载后,共喜远孙来。为酌廉泉水,殷勤寄凤台。
峭帆半掠。微云远、声声蓦带离索。去潮乍弄,烟沈断戍,暗回清角。
芳尊谩酌。甚情绪、中年渐觉。想天涯、歌长梦窄,往事渐零落。
无那空江暝,几许销凝,雁啼幽壑。岁华未晚,怎青衫、便成飘泊。
莫倚冰弦,怕愁里、桓郎瘦削。待镫昏、曲冷更与溯旧约。
脉脉含秋,依依锁梦,春游记拂兰船。只解牵愁,何曾绾得华年。
关山笛里西风冷,便纤腰、瘦尽谁怜。袅情丝,亭短亭长,一抹荒烟。
天涯凝望斜阳远,但平芜接影,淡霭笼川。纤手攀条,旧痕犹认堤边。
栖鸦流水添萧瑟,唤柔魂、欲起还眠。更能消,几度春归,几度听鹃。
夫子富才调,宝剑岂长埋。晚成当此时矣,去去莫疑猜。
但向蓬窗茅店,珍重风餐露宿,漫念米和柴。弱质纵非健,门户学持来。
桃叶渡,伤心窟,古休怀。三场为我,鏖战努力步云阶。
好趁桂花香里,玩罢板桥明月,归棹理秦淮。端正拂尘酒,何惜拔金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