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殊公禅老黄云阁二首

大士当年密行成,山居黄色有云生。
黄云已共斯人去,飞阁犹为此地名。
欲到尘埃先摆落,纵观气象亦峥嵘。
谁云瑞应难追复,禅老而今祖意明。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猜你喜欢
身老太平间,身闲心更闲。
非贵亦非贱,不饥兼不寒。
有宾须置酒,无日不开颜。
第一条平路,何人伴往还。
闻说上饶风物好,钱郎诗思奈春何。

舍陆事川程,霜天晓色明。长波万顷阔,大舸一帆轻。

静唱村渔乐,斜飞渚雁惊。云披见楼阁,隐隐豫章城。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瑞雪晴林暮霭消。锦云香坞彩霞飘。绝代佳人空谷里,路迢迢。

鹤顶研砂添赤髓,猩唇滞酒晕红潮。小朵分心堪采掇,当琼瑶。

予洽东夏,偕化人居。岂无群后,唯子是仪。执袪而腾,不以胫驰。

不见韩兄六七年,须眉磊落在吾前。诗成只用三叉手,酒到先浮十满船。

拟向崆峒倚长剑,却来国子坐寒毡。白门佳丽曾游否,何日缄题寄一篇。

云出救世旱,泽浃云寻归。入石了不见,丰功已如遗。

龙骞荐复起,抱石明幽姿。云乎无定所,隐者当何栖。

花放如佳客,中怀殊渺然。旷观忘独坐,得句在高眠。

入世岂无术,为心各有天。一瓢吾老矣,须用古人怜。

一纸家书抵万金,拈毫欲落又沈吟。几多情绪言难尽,且把平安慰客心。

生来堕尘网,苦为尘网缚。暇日起我早,骑驴出东郭。

城门老人发半垂,问我骑驴何所之?为言欲向山中去,茅屋正在清溪湄。

山中之人面如玉,手把素书跨黄犊。石泉夜煮茯苓香,满屋秋云邀共宿。

绿萝晓月悬松风,缥缈惟闻烟外钟。十年往事一回首,已隔云山千万重。

潦倒狂吟头半白,把卷令人念畴昔。石田瑶草近如何?题诗好寄山中客。

跌宕酣嬉笔有神,恫瘝在抱苦吟呻。举杯直视空余子,掩卷高歌泣古人。

丝竹转增孤客泪,乾坤难驻百年身。杜陵忠爱吞声哭,莫道樊川善感春。

章台杜牧之,长安孟东野。
忆君飞笔时,何处木兰下。
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水田铺座时移画,
金地谭空说尽沙。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有时捻得休公卷,倚柱闲吟见落霞。
雪消野水半融泥,冻柳森森态未齐。
昨夜一番春雨好,淡黄金色满湖堤。
雄关九道开边庭,翼然天表尊神京。
大半安危属全陕,固原节制兼中丞。
烽火遥通黑水外,气运幸值黄河清。
上圣宵衣屈群策,推毂肯使边臣轻。
中丞气与衡岳会,八九云梦胸中盈。
衣绣曾为直指使,按剑宿备洮岷兵。
况复威名甘与肃,部落不问知旗旌。
比年借寇抚江右,坐见列郡苏疲甿。
一朝经略付西事,诏书授钺仍专征。
知公为谟自宏远,耀武耻勒燕然铭。
岂必降王尽河陇,要使悍卒知朝廷。
大抵足兵先足食,各边刍粟宁充盈。
吁嗟屯政废不讲,萑苇千里谁共耕。
先朝挖运本自耗,临变籴买良非经。
古来边助有飞挽,报中岂得无常程。
番夷金牌久寂寞,夷马不至茶能行。
国家利权不在手,贾竖返得操奇赢。
中丞雄略世罕伍,邃老之后刘麻城。
兹行报国存至计,少小不用夸长缨。
尊前从容白羽扇,指挥坐侧单于情。
妖氛一洗旄头落,汉月万里边笳宁。
中国行当召司马,西贼久已问韩荆。
至尊社稷公等在,杞人鼓腹谣升平。
醉来重整华阳巾,搔首惊看白发新。莫道愁多因病酒,
只缘命薄不辞贫。龙鱼失水难为用,龟玉蒙尘未见珍。
正是圣朝全盛日,讵知林下有闲人。

我非山中人,暂借山中宿。灵风散微阴,片月出乔木。

蕙帐栖夕香,古井汲寒渌。名缁多夙契,延坐同茗粥。

况与静者俱,缮性久已熟。清词丽陶谢,玄谈干身毒。

所愧形迹拘,无由寄高躅。钟声殷江岛,露气霭林麓。

良遇惬素怀,徘徊至天旭。

怜君得佳趣,芳树掩衡门。对酒花成坞,题诗竹满轩。

湖光孤棹晚,山影半帘昏。后夜藤萝月,相思入梦魂。

江湖为客久,归计与谁论。春色草无路,雨声人闭门。

薄衣知酒煖,病眼觉灯昏。蜀水家边景,连宵役梦魂。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