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此日天中节,它年赤伏符。
只因昭火德,不为记荆吴。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猜你喜欢
宿雨频飘洒。欢喜西畴耕者。终朝连夜。有珠玑鸣瓦。
渐白水、青秧鸥鹭下。老学种花兼学稼。心两挂。这几树、海棠休也。
北辙更寒暑,南冠几晦冥。
家山时入梦,妻子亦关情。
惆怅心如失,崎岖命复轻。
遭时命如此,薄分笑三生。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垂杨一径紫苔封,人语萧萧院落中。
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解薛受圭组,分符抚黎氓。何意五马荣,翻垂曼胡缨。

持法在权贵,皇仁无此情。狂歌夷门道,感激谁为平。

驱车出宛洛,悠悠念徂征。恒山郁空翠,晋水空流声。

部曲不见让,嫖姚岂知名。下去且勿叹,宁亲向边营。

何必儿女别,临岐泪纵横。

人亦有言,心远地偏。时心既缺,道心乃全。损之又损,玄之又玄。

门于众妙,宅此深坚。辞喧入静,羃翠开烟。取予情性,作尔林泉。

白云芳草,相视曰然。我知二物,亦可千年。

山川匪遥远,行人未廻车。
欲语昨宵梦,忽接今朝书。
啼乌在屋上,绿草生庭除。
仰看日月光,照知子衿裾。

客里欢娱,恁萦情锦瑟,旧恨明珠。雷塘春去尽,霞峤月来孤。

金筝吹换小单于。劝人眼前,相依玉壶。银河浅,问几日、鹊桥偷渡。

延伫,灯几炷。车转细雷,人带黄梅雨。钿扇风轻,练裙香并,消受垂帘低语。

争道秦青旧风流,泥人无恙灵和树。应猜防,屧声来、莺燕知处。

议狱持邦典,临戎假宪威。风从阊阖去,霜入洞庭飞。
篁竹迎金鼓,楼船引绣衣。明年拜真月,南斗使星归。
弱操不能植,薄伎竞无依。
浅智终已矣,令名安可希。
扰扰从役倦,屑屑身事微。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一涂今未是,万绪昨如非。
新知虽已乐,旧爱尽暌违。
望乡空引领,极目泪沾衣。
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菲。
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
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

平章向三峡,公子奉双亲。祖帐联裾盛,官船发棹新。

屋墩谁较谢,宫井自馀陈。剑阁当西极,刀州远北辰。

鲁公加上爵,赵氏荐名臣。死节褒贤嗣,生荣溢老身。

朝廷怀蹇蹇,韦布佩谆谆。及□□违后,其□接见频。

渚风开鹢尾,江日涌龙鳞。夹岸观如堵,中流望若神。

埋金陵树远,濯锦水花匀。前纛仍踰陇,先坟宛在秦。

布帆知到日,绣斧拜新春。亦有罗貔虎,无非聚凤麟。

川将天作限,山入海为滨。从骑遥思栈,安车缓度轮。

晨调珍翠釜,夕侍妥文茵。雏弄娱依坐,鸡鸣服伺邻。

所期长寿考,莫或后嘉宾。傥有星回使,唯应日问人。

虎头峭立何巉巉,下有百本松与杉。

故宫创建出椒房,当日金张久北邙。过客停桡休怅望,十三陵树总苍凉。

郡务装怀日晷催,东园未睹一枝梅。
从容后赏轮先见,汩没尘劳恨阻陪。
待雪最宜寒艳坼,迎春会有暗香来。
怅然归棹匆匆去,徒使临风忆共杯。

十亩芳园倚禁城,初秋选胜集群英。柳条未坠霜前叶,池水新添雨后萍。

濠濮会心真不远,风尘飞梦此时清。振衣更有高台望,无限江南万里情。

沙路晴犹湿,山云暗忽开。
短帆投暮去,高鸟拂屏回。
虹断疑窥井,江清似泼醅。
不知南浦外,何事复轻雷。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
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

亭台山次急,楼阁倚窗虚。瞻眺真来凤,临流岂羡鱼。

岩花明腊酒,庭草曳春裾。独愧久摇落,相过意气馀。

  洵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洵曰:“唯。”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尝见夫水之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渟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而发乎太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徐逶迤,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缅,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縠,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磅礴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濆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 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 刻缕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 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著,则天下以为口实。呜呼! 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