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雪诗用韵寓五字

偪塞天星近,纷纶世事平。
瘴消原谷长,蝗死岳芝生。
径合迷车辙,宵明误鼓声。
绔寒空数挽,履绽莫深行。
眼看山城老,心经木有神。
燕台六月旧,粤岭一冬新。
色映康衢色,花沾彩服春。
瑞多休更辑,禹甸有穷人。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秋风飒飒鸣条,风月相和寂寥。黄叶一离一别,
青山暮暮朝朝。寒江渐出高岸,古木犹依断桥。
明日行人已远,空馀泪滴回潮。
拜庆承天宠,朝来辞汉宫。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
古驿秋山下,平芜暮雨中。翩翩魏公子,人看渡关东。

桃花飐浪龙先化,翠网曾牵出万艘。拨剌金鳞轻拾块,南风一席乱云浮。

破瓮机锋岂偶然,活人手段自髫年。闾阎稚子知司马,海宇群黎仰涑川。

出处遂关时治乱,死生难免世推迁。苍松劲柏环祠墓,凛凛清风在目前。

人事日纷纷,不知春已分。
问梅成绿叶,看杏落红云。
燕向晴空语,蛙从夜静闻。
感时伤老大,孤坐对炉熏。
击石火里穿辽天鼻孔,妙转机前打凤罗龙。
正法眼,瞎驴边。
灭却被沙盆,扶临济正宗。
门庭峭峻,孰敢当锋,
铁壁银山一线通。

石田居士东吴叟,人品清高称妙手。诗中兼画画兼诗,酒后放歌歌放酒。

平生怕入利名场,胸中万顷涵沧浪。兴来濡笔写天趣,坐令万象无精光。

信手画山还画水,幻出山僧与仙子。珍禽异草入乌丝,怪石苍松落书几。

昨朝有使东吴来,囊封千里轻琼瑰。高堂展玩那忍弃,不觉令人心眼开。

君才诗画真三绝,肯让前朝赵松雪。乾坤游戏了馀生,海内何人呼俊杰。

一缄简札遥相闻,却恨关山隔暮云。记取蓝田餐玉法,殷勤传去一酬君。

溟濛初莫辨,飘洒忽成妍。地岂三千界,山迷尺五天。

画图宁有此,言句可无传。却恨与周子,行差一日先。

吟落秋窗烛灺红,想弹九辩入丝桐。荃衡岂不如葵菽,谁继豳风补楚风。

谁家一笛怨东风,春远孤山鹤唳空。残雪蹇驴人去后,小桥流水月明中。

缟衣梦断沈沈夜,粉壁香消九九红。曾说当年修不到,又看桃李斗春工。

岂待春归怅鲜欢,短阑恻恻晚风寒。柘枝莫忆生前舞,花蕊偏怜落后看。

衣箧有香留簇蝶,镜台无影照孤鸾。道人未破因缘梦,争得闲愁绝不干。

太行西北山北来,中有凌空之高台。月挂苍岩龙虎啸,云生赤迹风雷哀。

千松万松立窈窕,十步五步行徘徊。纵目清凉在霄汉,抠衣灵鹫逼蓬莱。

鹫岭后阁屹如峰,九莲阁中瞻圣容。庄严具足得未有,草莽何知争为恭。

炎山忽飘孤屿雪,静夜时落翠微钟。秋色苍茫吊余址,夕阳明灭怀故封。

神宗垂拱五十载,太后斋居多光彩。内启祠尝恩不遗,旁搜象教力仍逮。

五台禅龛近京辅,两宫敕赐兼鼎鼐。时移物换凋碧梧,篆冷灰飞逐沧海。

出门惟睹白雪飞,涧水松风听不违。攀弓抱剑悲相向,鹤驾鸾旂久未归。

此刹翻同灵光在,他年仿佛魂魄依。君不见画壁金铺光照眼,贝花隐隐发灵机。

鹊镜容消只自知,碧云黄叶动离思。
闲愁紫袖衫前色,旧恨青春树上丝。
《子夜》有情新乐府,伤秋多病送归辞。
江头八月西风起,寥廓天高鸟度迟。
杳杳复苍然,无云日暮天。象分青气外,景尽赤霄前。
渐吐星河色,遥生水木烟。从容难附丽,顾步欲澄鲜。
但见收三素,何能测上玄。应非暂呈瑞,不许出山川。
送君南浦上,风烟惨前知。
当时长江水,已与沧溟期。
海经远山外,人在高楼时。
潮来君莫忘,中有清泪滋。

层关高踞万山中,楚蹶嬴颠角两雄。螺黛插天分向背,鸿沟刬地隔西东。

春寒不散蜂腰雪,日瘦难禁马首风。太息商于六百里,一朝割弃为和戎。

久知玄牝是根原,谁道长生别有门。
一自描龙兴叹后,至今师事五千言。

匹马秋山路,萧森断客魂。白云天际雁,红叶水边村。

飘泊征衫旧,艰难傲骨存。生平矜意气,此际与谁论。

渔水心情淡淡,鸥波身世悠悠。
清风杨柳一曲,明月芦花满洲。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馀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