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白日西倾共九州,东南词客愀然愁。沈生飘荡庄生废,笑比陈王丧应、刘。
诗酒溪山,足笑傲、终焉而已。回首处、乱云残叶,几篇青史。
昔日儿童俱老大,同时宾客今亡矣。看道旁、争羡锦衣郎,曾如此。
遭际盛,声名起。跨燕许,追苏李。苟不知一事,吾之深耻。
年少即今何所得,孝廉闻一当知几。论功名、消得许多才,偶然耳。
山堂晚色,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
扫地烧香,团栾一笑,不道因风絮。冰凘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修竹林边,寒梅树底,准拟全家住。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
重闱倚衰白,我行将何之。寻常未易别,况乃天之涯。
饥寒驱冷铗,汗漫无家归。生计在干人,得失难预持。
敝裘支冻骨,膻酪充路饥。辛苦付前途,孤踪行李微。
回首望朔风,泪眼垂冰丝。翻笑穷途泣,一身何多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