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儿童嬉戏杏花堤。春归不解悲。重来草露湿人衣。无花空绕枝。
曾学道,久忘机。一尊甘若饴。平生鱼鸟与同归。临风心自知。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满堂冷静爽精神,不着人间一点尘。
檐鹊噪风呼薄晚,庭花飘露落残春。
华胥上国噪无梦,龙汉元年古有身。
香篆飞从窗外去,云梢孤鹤唳何人。

钓石骎骎上绿苔,起弹长铗咏归哉。此翁矍铄丹心在,老子婆娑两鬓催。

一夜剑津龙化后,千年辽海鹤归来。匆匆鼓吹城南路,往和松风万壑哀。

红板桥头,方山栅口,中流冷拨吴装。正萤飞冰簟,蝉咽银床。

经过郗僧施宅,青溪曲、曲似回肠。云水外,千年陈迹,一片新凉。

堂堂。过江人物,记畴昔狮儿,亦号孙郎。奈残山剩垒,极浦斜阳。

持底寄愁天上,君须问、旧日平康。还则怕,菖蒲花老,燕子楼荒。

独骑羸马出枫宸,回首长安万斛尘。白发岂堪供世事,青山自古有閒人。

荒馀三径犹存菊,兴落扁舟不为莼。老得一官常卧病,可能勋业上麒麟。

平分为四序,长得作春看。三友诚高品,兹花一岁寒。

在学得益友,结庐得宝邻。
自惭蒹葭质,长倚玉嶙峋。

穷秋征马出扶桑,五夜流乌入建章。土木再烦将作匠,诏书频拜羽林郎。

山连丰沛今汤邑,江绕濡须古战场。安得汉庭长孺辈,令渠一卧治淮阳。

唤醒归舟是早秋,水光云影两悠悠。西风不管梧桐怨,一叶吹来一叶愁。

有木盛湖湘,其名赋束楚。同在新蒸中,独以翘楚许。

丛生浸以滋,藩触势莫阻。托质非无用,横生未得所。

偏不侪梓枌,翻忧害禾黍。或慕坚强性,相依近居处。

下趋棘与荆,当路苦徒侣。山樵不可刈,聚类快一炬。

日红方是睡醒时,浣濯从容出每迟。帘幕乍开春正浅,细吟生理上花枝。

不知星子陨何年,岩洞空明势若悬。好挽石牙窥秘穴,忽从山后达诸天。

厨供野酌寒吹叶,僧送清茶细引泉。买得小舟寻别胜,蓬壶归路已茫然。

携将笔墨作行装,乘兴飘然到上方。置闰几经逢九月,登高方不负重阳。

泉鸣万壑添岑寂,云起诸峰接混茫。最好山僧沽酒至,颓然共醉菊花觞。

返照入林扉,小憩前山寺。岩际生佛光,竹间闻猿唳。

静卧松林风,悠然会琴意。残经白马来,漶灭数行字。

优钵散幽芳,伽陵发清吹。夜色澹无影,四山惟月气。

道心苦未深,时与白云生。虚光盈吾襟,了了此初地。

明朝下山去,境过情无异。

破晓天犹晦,微飔绉碧漪。山云排树起,水气带寒吹。

日闇晴难定,船迟岸不移。调停风力处,南北总参差。

去岁重阳岭外来,今年旅食燕昭台。天涯到处同风俗,人事他乡异酒杯。

鬓发亦知当节改,菊花能得风回开。愁心莫更凭栏望,蓟北烟高首重回。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乍雨乍晴山裹寺,或来或去洞中云。
满天星月明如昼,此境此时谁欲分。

二十年前访石泉,登临曾得侍高贤。水帘不捲聊同坐,云壑无关亦可眠。

碧海周回环大地,文峰联络峙中天。祇今风景宁殊旧,咫尺怀人思惘然。

赤城桥东见月夜,佛垄寺边行月僧。
闲蹋莓苔绕琪树,海光清净对心灯。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