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行路难,行路难,九折之坂无足叹。羊肠剑阁视阶闼,巫峡滟滪无波澜。
长安九衢最巇崄,侯门处处深如渊。深如渊,不可履,翻覆风波当面起。
况复深宫严九重,虽有羽翼无由通。行路难,行路难,不如归去贫穷静坐巾柴关。
啜菽饮水自行乐,虽有风雨无忧患。
轻暝笼寒,卷帘迟、寂寞收灯风雨。芳游谩数,不是近来心绪。
梅钿杏粉,渐看到、柳枝眉妩。空自把、花恼何郎,引得翠乡愁聚。
茸窗旧时眠处,爱浓熏宝屑,闲歌金缕。龙香麝纸,记与细翻笙谱。
梨云梦暖,甚容易、燕莺娇妒。谁更在、丝障银屏,醉听俊语。
上山知入云深浅,出云忘计山近远。不辨人声与斧声,但闻啄木四山鸣。
枝叶斫多手欲坼,砺斧就觅涧边石。老夫气力非少年,歇担时复赪两肩。
小儿作筐学折柳,路有遗金未解取。析薪克荷不为苦,松柏埋人能活汝。
会稽太守坐厌贫,有薪不卖杀其身。
蜡月全晦岁华暮,原烧偷青春微露。突冷连朝待束薪,床空半夜抖残絮。
年年逼除贫泥人,今岁颇得贫中趣。小厖狺狺吠欲喑,操券都来征逋负。
闭门龟缩坚不出,诳言白石庵中去。东邻贳酒喜盈罂,西家乞米刚半釜。
地炉榾柮四壁红,绝胜龙涎照银炬。纨裤膏粱生无分,执鞭未可吾奚慕。
蹇我亦非智术疏,自是君家合豪富。且呼焚鱼暖浊酒,一劝一杯自宽谕。
妻妾牛衣坐两头,两儿膝畔差韶悟。得岁有庆失岁罚,椒花欲颂粗能句。
逾艾明朝老秃翁,视此足验平生遇。玉梅寒香扑鼻来,大杯停手已无数。
凡事传信休传疑,请各试观十字碑。有吴君子延陵垂,人虽往矣墓在斯。
篆法敦古书者谁,天遗一老何能辞。翱翔鸾凤蟠蛟螭,夕阳丰草蹲熊罴。
想见大笔濡淋漓,游夏袖手从旁窥。南游不到非支离,铭幽刻石远致之。
帖小碑大临摩歧,君子季子无殊规。阳冰变化碑所基,欧阳集古湖游移。
圣贤欣合沦肝脾,泰伯至德人不知。幽光阐发惟宣尼,季札一脉非旁枝。
让乃家法孙能为,祸福得失天维持。一毫计较公变私,论人成败圣所嗤。
呜呼两字潜含悲,赞叹欲绝猜缁帷。蔡邕文学乡里儿,石经且许金门施。
石鼓剥落斜复欹,昌黎尚惜空弃遗。先圣手泽何瑰奇,书以人重观忘疲。
安得颁为天下师,羹墙如见当临池。我欲言之分渐卑,天风飒飒碑前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