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老学羊裘缉芰衣,小臣再疏谢彤闱。富春夜雨孤蓬宿,岂为名山缓缓归。
皇底其治,钦哉惟刑。在疑而宥,罔察为明。爱怒弗肆,孰为重轻。
毋一弗辜,惟典之平。
前世理官,倚法以刻。匪彼为仇,盖曰任职。今之蔽狱,务正其辟。
鉴于前人,繄我仁德。
皇德在仁,寖而成风。公侯卿士,靡不率从。麛卵萌生,咸保厥终。
不鄙不夭,乐哉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