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再岁来相款,三杯忽语离。忍将垂老泪,滴作送行诗。
子去侬犹住,身留梦亦随。南溪旧风月,千万寄相思。
知是同家是各家,样痕端正不多差。分行细整如飞雁,散点轻匀似落花。
怕滑更添腰绰约,扶墙时趁步欹斜。悬知连臂行归晚,一路风香笑语哗。
一沼天成后,双泉神应来。云根锡卓破,地胍虎跑开。
暗溜悬山雨,寒光漾石苔。诸僧朝盥罢,相次上堂回。
寒犹挟纩思南国,老更看书坐北窗。白雨三时如倒海,黄流一夜尽成江。
榴花支子开无数,鸂?鸬鹚下作双。天上故人何日见,剑心诗思未能降。
徂徕之松渭川竹,劲节高标拔尘俗。衲僧行志亦如斯,甘分空山抱幽独。
香严一击忘所知,鸟窠叠足忘危枝。只将松竹代说法,布毛何用拈来吹。
道人东寺有师叔,慎莫抛家事驰逐。铁船打就已多时,归帆好趁东风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