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倚玉山之孤峙于,前娄水之迂萦。占恺爽于邑中于,雄面势于山阳。
有默斋之主人于,搆冰崖之草堂。既命名之特异于,讯斯义其谁当?
惟兹山之秀丽于,日悠然其可望。览云物之生态于,忽朝暮之无常。
奚所夏暑冬寒于,历四时而凝霜。知主人之远志于,托幽遐以自将。
少负奇以抗节于,抱终天于蛮荒。泣苍梧之不返于,踰五岭以傍徨。
卒茕茕以自遂于,廓天路之翱翔。执法度以匡主于,志不毁乎直方。
逭鈇钺之严诛于,即远窜乎夜郎。旋蒙恩以内徙于,赖天王之圣明。
秉外台之宪节于,赫金紫之辉煌。一朝去此而不顾于,飘然来即乎故乡。
嗟夫,食肉之多鄙于,人皆以衣锦为荣。终纷竞以火驰于,日炎炎其无央。
似夸父之逐日于,孰知暍而慕大清凉!吾览斯堂之名于,洒然如御夫北风之?。
追范蠡于五湖于,见伯夷于首阳。佩明月之宝璐于,然犹思乎褐裳。
厌鼎臑之盈望于,志不去乎糟糠。开北牖以仰视于,丹崖翠壁凛然冰壑之英。
恍乎雪山之阳于,冽冽乎冬气之长。朝受命而夕饮冰于,吾尝闻此语于蒙庄。
嘉君子之德音于,志志节之弥强。爰作赋以颂祷于,祈寿考之无疆。
滔滔泗水方堙阨,再浚渊源忆此场。躬率后夫寻坠绪,手扶休烈照遐荒。
路穷绝顶知真永,月到中天敢议光。三字符今谁领会,先生筮得复初阳。
渔潭雾未开,赤亭风已飏。棹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
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诡怪石异象,崭绝峰殊状。
森森荒树齐,析析寒沙涨。藤垂岛易陟,崖倾屿难傍。
信是永幽栖,岂徒暂清旷。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
山茗开笼,江鲥穿柳,好事都入熏风。昼长人静,蝴蝶梦魂中。
枝上残花犹落,闲情看,葵萼成丛。春归去,朱明节近,吹锦到帘栊。
阴浓。莺语处,开同芍药,烂若芙蓉。且追陪杖履,谈笑从容。
拨取床头斗酒,拼一醉,亭上称翁。还堪羡,江郎有笔,挥洒尽如龙。
满园丛菊手亲栽,今日迎君户早开。绕径探秋排雾出,登山得句似云来。
重峦笔洒屏生色,六法谈深月浸杯。愿睹太平图黼黻,多君掞藻有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