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龙泉二李继谪仙,朝议朝散相后先。凤雏二妙继乃祖,宗儒师儒贤弟昆。
手种兔目今几年,日茹叶淘呻断编。阴似王家三树绿,异时官职追前躅。
花作唐人八月黄,来岁能书催趣装。
烟雨濛濛古梵宫,院庭深悄若无僧。林梢一点荧荧碧,知是层楼供佛灯。
高楼终日礼弥陀,天女生来厌绮罗。愿以幻身酬半偈,羞将素额涴长蛾。
绣幡针脚花还密,诵咒乡音字欲讹。自是灵山佳姊妹,何缘结伴到娑婆。
白鸟湾头高树林。十年相约到如今。拢船不怕风波急,侬有竹篙知浅深。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
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
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出门不问途,但随流水去。流水自西山,水尽行当住。
名园古刹贵家村,往往清溪恰在门。此去亭台谁最好,春来丝管日相喧。
亭台丝管时时变,一人一意看无厌。谒告新辞鹓鹭行,明朝又上麒麟殿。
年年绿树摇春风,一道清溪掩映中。幽赏供人三十里,潺湲又出凤城东。
往者曾读《边令传》,云是保定陈子作。才雄法赡有根柢,菁英满前气旁魄。
我尝仿佛思其人,千里停云阻河朔。今年得遇恒山阳,斗酒论文慰萧索。
忆余为客西复东,门前车辙无一同。高曾规矩久芜没,后人不识般倕工。
君今著书已逾尺,况复身亲见兵革。一嚬一笑皆有由,岂是寻常老逢掖。
莫言上策不见收,长安少年多彻侯。君才如此合贫贱,且醉醇酒吟清秋。
君不见江河之势原东流。
皇明属休运,圣泽流无方。雨露所沾被,穹祇献嘉祥。
奎壁丽中天,昭昭焕文章。精华入厚土,变化珠玉藏。
桥门东南隅,畦蔬茂且昌。土酥生其间,希异不可常。
累累若联珠,皎皎如截肪。根悬素琼琚,叶秀青琳琅。
老圃事灌溉,内侍誇才良。得之不敢餐,金盘献明光。
喜气动天颜,荐祼心弗忘。神灵式昭格,时羞匪烝尝。
谓宜比瓜瓞,兆此百代康。金陵本形胜,沃野千里强。
峨峨素王宫,奕奕三鳣堂。菁莪育群英,蘋藻流世芳。
甘美萃天和,易充藜苋肠。岂无同颖禾,九穗归鲁邦。
岂无两岐麦,贻我来于皇。嘉蔬孰与俦,金芝产斋房。
人能咬菜根,愈久名愈香。草蔬本无情,一旦升庙廊。
吾道日光辉,圣寿天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