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樵苏已入黄能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寤在钟鸣漏尽前,恩波特纵五湖船。君王自要成廉退,陈乞原非例引年。
天生懒惰。爱静处坦然,开怀澄坐。面垢头鬅,养疏慵,消灾祸。
无萦无系随缘过。也不会、焚烧香火。啰噔哩噔,鸾歌舌诞,恣情吟和。
南柯梦中识破。把蜗角蝇头,身心摧挫。手握灵芝,泛无何,谁知我。
清风皓月时相贺。杳冥中、修成仙果。了然归去,绵绵九天高卧。
官属临门曙鼓鸣,起来望阙贺新正。礼当序爵居班首,老迈增年动旅情。
天上已颁新凤历,云间却负旧鸥盟。草堂今雨交情见,问讯何人独意诚。
浅深依树色,舒卷听人裁。假令春色度,经著手中开。
江广思扬子,年荒惜故人。艰危谁计日,丧乱各经春。
杜曲看花眼,浔阳乞食身。十年中夜月,两地照清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