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梁子张雪中约游湖上不至

东风阁雨酿重云,賸喜天街玉作尘。
梅已著花还点缀,柳能吹絮便争新。
湖光照坐偏宜晚,酒力欹栏别是春。
惭愧相如未能至,却将冰柱语惊人。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记绾玉曾教柳傅看。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游人莫笑东园小。莫问花多少。一枝半朵恼人肠。无限姿姿媚媚、倚斜阳。
二分春去知何处。赖是无风雨。更将绣幕密遮花。任是东风急性、不由他。
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
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滕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慕诡适修禊,啸侣阅灵渊。机权知匪测,橐籥讵云偏。

觱沸连波起,鸿垆不断燃。盖石愈怪杰,襟湖何渺绵。

萧丘有寒燄,化理同一玄。燧人与尧井,无为帝力全。

鬭草人归午漏徐,宫帘不动玉窗虚。
旋开蕊笈寻仙典,闲点松腴试法书。
栢叶椒花天报春,阳和先到四筵宾。
传观秀句字堪佛,谛听清谈太迫人。
子舍香醪浮瓮碧,孙枝名果荐盘薪。
却将甘旨分寒陋,万见先生受士真。

宛宛心所慕,盈盈日兴思。今辰果何祥,举目皆在玆。

经时抱沉瘵,杜门谢亲知。狷独目与徒,有怀欲从谁。

聊求古人志,远与后世期。放情简册间,庶以静自怡。

此意信似拙,众方背而驰。非子秉冲襟,畴能无弃遗。

敝庐面落日,炎暑每相欺。清谈偶有适,四座生凉飔。

久乏经世具,孰正生民彝。深衷郁未宣,流光迅难追。

嘅馀喜胥会,岂以慰我私。相期树斯道,与国隆丕基。

谪远自安命,三年已忘归。同声愿执手,驿骑到门扉。
云是帝乡去,军书谒紫微。曾为金马客,向日泪沾衣。

参差雉堞绕雄州,岷水东来万里流。不变京江作春酒,可堪铁瓮贮深愁。

中年抱病常为客,二月看花更上楼。白鸟烟波偏浩荡,一双飞去自悠悠。

西掖东曹疏几封,秣陵回首寄行踪。
怀归当拟瓜期及,算老谁能蔗境逢。
去国衣冠非寂寞,过江舟楫且从容。
攀援欲诣三山别,闲看浮云结晚峰。

忠武乡闾驻辙过,柏阴森列更摩挲。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北窖攀髯魂正远,西泠埋骨泪偏多。天倾宋社殊难问,可奈乾坤澒洞何!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睢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记。

行行行上北山巅,始信人间别有天。红日当头真可捧,白云著袖似相牵。

细思田土千般物,何似清源一滴泉。我欲便为栖隐计,壮心未忍负青年。

树蕙馀百亩,艺兰当路岐。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

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小草生涧底,雨露无恩私。

不入儿女玩,岁晚得自持。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

耳有重轮非差事,胸题卐字亦寻常。
腰间不束三条篾,万顷风烟一草堂。

两度仙坪回俗驾,烟霞绝巘兴难忘。欲凭芒屩青藜杖,更裹黄精白石粮。

掌上芙蓉囊五露,池头沆瀣挹三浆。还应坐啸中峰顶,手摘明星瞰太荒。

地湿泉流础,庭虚石卧云。井阑行小蚁,蛛网挂飞蚊。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