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寻李九庄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个家住溪边的好友,因为是在三月三日里乘舟来寻访友人,在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里、那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以前的山阴兰亭之会.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
注释
三日:古代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通常以三月三日度此节。
永和:东晋穆帝年号。王羲之《兰亭集序》记公元353年(永和三年)三月上巳日,会集名士于会稽山阴兰亭;作者恰于三日乘舟访友,故用此典。
桃花岸: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事,喻李九是隐士。

赏析

  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极单纯: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某(“九”是友人的排行)。头一句写这次行程的出发点——杨林东渡头的景物。顾名思义,可以想见这个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出发时潇潇春雨已经停歇,柳林经过春雨的洗涤,益发显得青翠满眼,生意盎然。这清新明丽的景色,为这次轻松愉快的游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气氛;雨后必然水涨,也为下句“荡轻舟”准备了条件。

  第二句写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和诗意联想。因为是三月三日乘舟寻访友人,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诗人联想历史上著名的山阴兰亭之会。诗人特意标举“永和三日”,读者即可以从这里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丽画图,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的欢乐场面。

  三四两句转写此行的目的地——李九庄的环境景色。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三月初头,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让人自然联想起夹岸桃花的武陵源。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正是暗用桃花源的典故,把李九庄比作现实的桃源仙境,不过用得非常自然巧妙,令人浑然不觉罢了。张旭《桃花矶》说:“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同样暗用桃源之典。但张诗以问语作收,得摇曳不尽之致;常诗以直叙作结,见兴会淋漓之情。机杼虽同,而意趣自异。

  以上所说的,是把三四两句理解为诗人到达李九庄后即目所见的情景。这境界、情调已经够优美了。但细味题目中的“寻”字,却感到诗人在构思上还打了一个小小的埋伏。三四两句,实际上并非到达后即目所见,而是舟行途中对目的地的遥想,是根据故人对他的居处所作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想象。诗人并没有到过李九庄,只是听朋友说过:从杨林渡头出发,有一条清溪直通他家门前,不须费力寻找,只要看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桃林,就是他家的标志了。这正是“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这种诗意遥想的由来。不妨说,这首诗的诗意就集中体现在由友人的提示而去寻访所生出的美丽遐想上。这种遐想,使得这首本来容易写得比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变得更耐人涵咏咀嚼了。

创作背景

  诗人在三月三日,一个新雨初停天清气爽的早晨去拜访友人,即兴而作此诗。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猜你喜欢
峨峨楚南树,杳杳含风韵。
何用八千秋,腾凌诧朝菌。
抚床多感慨,白发困风烟。出门有碍,更堪寒暮雪飞天。君弃一盂一衲,奔走五湖清海,杯度不乘船。来访山中友,□□□□竿。
看人间,谁得似,谪仙闲。生涯不问,留情多在酒杯间。剪烛西风谈笑,零落一尊相对,不觉已更残。回首功名事,笺记谢任安。

从来风义不忧贫,累行才踰七十春。世上荣枯沤影散,进阶空有帝纶新。

智士名不足,愚夫乐有余。
况复冬夜长,风雪迷通衢。
美人邀我饮,清酒开玉壶。
明眸艳红烛,流盻光四隅。
萦风转修袂,逸响级绮疏。
龙香满珠阁,兰气生罗襦。
遗簪复堕珥,笑语相迎扶。
回头问公子,不醉将何如。

乞得乡州乐矣哉,雪峰安静此徘徊。浙江莫谓音书隔,一日潮声两度来。

紫陌纷如画,彤庭郁未晨。列星沈骑火,残月暗车尘。
隐轸排霄翰,差池跨海鳞。玉声繁似乐,香泽散成春。
叹息驱羸马,分明识故人。一生三不遇,今作老郎身。

愔愔灶觚桐,采自樵人坞。徽轸不得荐,槫栌亦何补。

况复近庖厨,宫商委泥土。哲匠秉清规,知音慕中古。

正声归雅琴,俚耳蔺簧鼓。中郎不可见,虎贲犹堪取。

何时期幽寻,渌水游春渚。

雕巧春风弄物华,有春无巧是天涯。
鸠鸣近似见桑叶,村暗全然无杏花。

微言昔废绝,大道随荒榛。上下千岁间,天将复斯文。

若人实命世,述作参鬼神。横制万里波,不为流俗珍。

大音破昏聋,有若雷霆震。惜乎世莫用,竟以奇怪闻。

哀哉揭阳贬,势屈道则伸。孔子亦有言,求仁而得仁。

我昔读其书,固常见其人。迩来观遗像,忽若平生亲。

轮扁不言巧,丹青岂复真。尚存高山意,俯仰冀日新。

略著腂脂染一堆,蛟潭锦蚌挂人眉。山深秋老无人摘,自迸明珠打雀儿。

浊酒一杯歌一曲,世间万事悠悠。闲来乘兴一登楼。西风吹叶脱,尽见四山秋。莞然成独笑,白鹭起沧洲。

州城距镇仰山灵,四面峰峦叠翠屏。菊蕊凝香三径老,鲻鱼入韨半街腥。

寺中日色凝楼赤,岛外云光射海青。顾氏将军荒冢在,閒寻墓志读碑铭。

徐稚藏身在,南州卧不妨。经年歌白石,乘月下沧浪。

江抱洪都府,堂开辋口庄。蓝田种有玉,磻水钓惟璜。

会见蛟龙起,俄惊鹳鹤翔。无由相高志,把赠芰荷裳。

宝筏沧溟渡,皈依妙相前。海潮殷梵呗,花雨翳空烟。

幡借鲛人织,灯因龙女传。此中闻最上,见在福无边。

一间老屋,在万山深处,四面皆竹。竹里开门,流水声中,有人把卷初读。

琅嬛自昔偷游去,正洞口痴龙眠熟。想书中、乱走红蟫,仙字也都盈腹。

试看夕阳天外,芙蓉十二朵,朵朵寒绿。便欲将身,画里寻诗,也算片时清福。

南湖此去无多路,恰笑我、未能免俗。问几时瘦袜宽鞋,来与白云相逐。

此是朝天第一程,柳边风飏酒旗轻。丈夫不洒离筵泪,任唱阳关曲几声。

乌府先生返涧阿,豸冠脱却头常科。柳阴一适在思误,风床卷轴如星罗。

异哉短视江休复,著纸岩电光飞梭。经疾史恙辨豪发,笔针墨炙穷缺讹。

政如养由射拟的,虮蚤大逾车轴轲。兰陵将军遭按剑,地下有口不敢诃。

六书点画校尤细,单行夹注蚕头多。人间善本不易觏,插架手自编排过。

曩者我友玉川子,永日兀兀丹铅磨。与君往复或辨难,一句一义纷缕覼。

抱经仙去久宿草,君亦身世催义娥。独我不学愧视肉,炳烛无几头空皤。

不堪重过勘书处,老柳飒拉吹庭柯。披图坐对三叹息,树犹如此人柰何。

山带寒流无俗声,通樵一径锁清阴。
幽人饱卧西风里,并午醒来黄叶深。

湘云微度。六曲朱阑暮。帘外香飘梅子树。知有王孙索句。

谁将琼琯吹霞。柳花飞过东家。说与门前去马,断肠休为琵琶。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