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那一时代,他把芳菲的春景、闲适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状况联系起来写,表达了内心极度的欢愉,毫无粉饰太平之嫌,写得真实、健康、开朗。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插花者即是年过花甲的作者自己。这就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头插花枝,饮酒为欢,花照美酒,美酒映花,鲜花与美酒,充溢于诗人的心扉。一开篇,便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诗人那种悠然自得、圆融自乐的神态。
诗人陶醉的原因,颔颈两联以醉歌的形式作了回答。诗人一生度过了六十年的太平岁月,亲眼见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的盛世,再加以筋体康健,时节芳菲,老人的心遂完全被幸福涨大了。他笑眯着醉眼,看面前的酒杯。只见杯中映着花影,红光溜转,面对这花,这酒,这位处在盛世中的高龄而又健康的老人,他的一生乐事都如同被召唤到了眼前,所以痛饮到大醉方归。
该篇与崇尚典雅的传统五、七言律诗相比,风格完全不同。它有白居易的通俗,而其实和白诗并非一路。白诗在平易中一般仍包含着高雅的意境,邵雍这类诗则表现了一种世俗的情怀。它纯用口语,顺口妥溜,吸收了民歌俚曲的因素,又略带打油诗的意味,具有一种幽默感和趣味性。
诗格虽不甚高,但充溢着浓烈的太平和乐气氛。这种气氛的形成,固然由于内容是歌唱时康人寿,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老人白发上插着红花,乐陶陶地对着酒杯,这一形象一开始就给诗带来一种气氛;语言节奏的流走顺畅,“花”、“酒”等字的反复回环出现,也显得和乐遂意;颈联“况复”、“那堪”等词语的运用,末联“争忍……不”的反诘句式,又都能把气氛步步向前推进,有那种“击壤而歌”的意味。对于这类诗,虽然不可能望有盛唐诗人作品的宏伟气象,但尚能近于“安闲弘阔”(《颐山诗话》评邵雍诗)。从中表现出北宋开国后“百年无事”的升平景象,以及一些人在小康中安度一生的那种心满意足的精神状态。
风日迫佳节,一川秋意昏。临高分石磴,却立数烟村。
楚制随云物,蛮花照酒痕。龙山嗟未久,蓝水想空存。
鸿雁频收唳,茱萸几断魂。拍肩寻熟路,登阁换馀樽。
钟梵规绳阔,亲朋笑语温。加笾携海峤,闻笛忆乡园。
梦记南柯守,兵看左角奔。诗凡羞晋宋,发短任乾坤。
汝辈禅心起,今生道眼浑。不知东嶂外,滟滟涌金盆。
劲羽乏群栖,转蓬靡暂息。伊人贫困士,能无去乡国。
辞乡阻长川,旅迹殊可怜。昨别俄六载,斯游定几年。
游踪渺无畔,淮水连河岸。回瞻云树深,忽忽兴长叹。
云外指京畿,秋风冷客衣。可堪闻塞雁,正值向南飞。
北帝司权发令新,天葩凡卉斗精神。化工不让花神巧,特与增添一树春。
层甍星拱埶翚飞,乾象盘□百宝围。黼扆中临同北极,坐齐七政运璿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