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二亩地,重重作藩篱。我岂妇女哉,避客门不窥。
要当尽彻去,来往无它歧。饭罢忌久坐,时须曳筇枝。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昨依绿水芙蓉幕,得傍华堂萱草阴。座末识裳蒙眄异,羹馀分颍念恩深。
巢庐正洒莱衣泪,传驿俄惊楚些音。二母生荣虽迥别,天寒陟屺一般心。
朝在太行南,暮在太行北。问余何事苦悤悤,鞍马驱驰常是客。
笑而不答心自知,眷恋浮名好是痴。昨日朱颜如殢酒,今朝白发已成丝。
远离乡国空劳梦,怅望庭闱有所思。君宠亲恩俱未报,窃禄无功补盛时。
太行山,不可攀。谁似山头白云好,才成霖雨便知还。
液池擎艳,渌沼含馨,湿云飞满凉翠。千叶香心,荡三十六湾秋意。
倚盖天长,浣衣人杳,卷波无际。认珠盘冷浸,一抹横塘,重重碧、重重水。
嫣红半落谁怜,但参差远影,还蘸吟袂。鹭送鸥迎,料未许、夕阴吹碎。
唤小艇、青奁摇梦,待觅风痕过烟尾。甚日开门,藕花多处,约词仙同醉。
寸铁安能铸大钟,行藏空负翠微峰。适观云谷老人作,恐与武夷精舍同。
落日还凭高阁望,晓风又速画船东。野花莫乱桓公眼,大构犹须讫此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