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
主人避地卧荒村,道傍故宅今仍存。乌鸟呼风白日静,藤萝挂月苍烟昏。
壁立削铁千步垣,客子不敢窥其门。一时胜事那能说,撞钟击鼓行金尊。
久从仙骨见鲵鲐,又报春风寿域开。满眼儿孙才一颔,绕园松橘是重栽。
衣冠解识儿朝事,车马翻无长者来。州里后生曾致祝,十年诗札愧新裁。
退之龙移信奇语,巢居插天厌平土。永叔盆池意更豪,百里中分千丈举。
程子真龙幸一见,误信神奇同朽腐。豪釐脱命偶获赦,几逐虾鱼卷飞雨。
好龙徒得画龙本,冥想灵踪定何许。董源能作拔山势,蝘蜓寻常宁可侮。
尸居如我不足论,龙变云云聊戏汝。
寒夜肯过我,来者非等閒。取我已逝怀,今夕复见还。
始合若微感,再厉遂无端。嗟我夕有知,感子难自吞。
长剑四五动,十指千万弹。持以喻我意,此意殊未殚。
须墨惟沥血,须纸惟刳肝。执笔为我书,我舌敝犹存。
子心狂而忠,子节纯且坚。为子所能为,毋为空诟天。
水自奔流云自去。雨自和风,船自风中住。听到此心无著处,著来浑似沾泥絮。
杨柳摇摇千万缕。旧日红楼,一样灯边雨。一样潇潇江水暮。
鸥飘燕泊无人主。
太史悲萱树,幽人赠佩兰。故挥风木泪,持答翠琅玕。
中馈萧凉贫可知,只馀秀野百家诗。节逢闰九情多感,念到先人句更悲。
乞米固应烦巧妇,封侯何日慰书痴。里居无复徵钟范,空叹秋宵握管时。
多病犹凭药可医,若为换却镜中丝。人生得意一搔痒,世事循环千弈棋。
幸有归来陶令计,何须惆怅杜秋诗。慇勤田父劳相语,天命吾今不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