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提举管仲登饮于万贡堂有诗

七十老翁头雪白,落在江湖卖诗册。
平生知己管夷吾,得为万贡堂前客。
嘲吟有罪遭天厄,谋归未办资身策。
鸡林莫有买诗人,明日烦公问蕃舶。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猜你喜欢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

  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
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令向冬行造岁功,晓来天篆已排空。急催雪意藏萧索,只望琼林一夜风。

鼎彝勋业推元老,文采风流及后昆。
家世从来耐官职,百年犹见典刑存。
兄弟谁无仕宦情,约斋好处最分明。
自缘友□勤相逊,可是诗怀要独清。
道义终身为日用,功名外物等云轻。
闭门见说都无事,教子诗书是治生。
牣庋充厨书满家,到无言处柰书何。
六经文字未曾有,三代圣贤如许多。
直自语言空布满,却嗟人物转消磨。
有来订古谈经者,试把斯言为切磋。

龙须编作席,象牙装作床。不用侬双腕,那得稳著郎。

汉家词客满金门,谁解凌云感至尊。一出子虚名便起,长卿无日不承恩。

图绘相逢已太频,天谁传说许前身。白头岂误和盐梦,只恐匆匆画未真。

玉蟾飞入水晶宫,万顷琉璃碎晚风。诗就云归不知处,断山零落有无中。

顿悟轮回入道,时中锻炼绵绵。存存损损恁专专。

要免将来流转。

火灭莲开五叶,烟消玉结三田。欲超无上离人天。

了取空虚古殿。

凤凰冈头多碧梧,颍川之人安好无。十年不寄一书札,两地相思今故吾。

淮云羃羃暮天远,楚水茫茫秋雁孤。想得临池有佳趣,软黄茧纸写官奴。

客有双宝剑,紫气射牛斗。年少乍得之,日夜不不手。

岂知灵异物,佩服终难久。一朝腾波不,化作苍龙吼。

何时复归来,为国殄群丑。

河池安所理,种柳与弹琴。自合清时化,仍资白首吟。
程馀行片月,公退入遥林。想得询民瘼,方称单父心。

曲曲清溪绕屋斜,数声欸乃起汀沙。夜深月白知何处,馀韵风飘出蓼花。

吾山何足夸,君语烦专送。
姿为丘壑媚,意重璆送贡。
芥胸划玲珑,眯眼豁尘瞀。
白云足怡悦,明月得簸弄。
居然卫霍近,顿压邹鲁共。
故人真阳守,遗补臞庵空。
数株立拿螭,一笑慰歌凤。
缅思昔牛李,竞势急鞿鞚。
能令山崒硉,所欠腹空洞。
那知负之走,更使农者众。
谁言山上山,竟作梦中梦。
老衰本无欲,标榜聊取衷。
独怜伏虎雄,必得钨羽中。
荆室虽敬完,汉仪亦多偬。
君能载酒来,我愿共饭瓮。
朝向湖上去,暮从湖上归。
渔家自成市,晒网及斜晖。
孤根要先觉,一花已后会。
而况万香中,晚乃夸狂醉。
东皇兆群物,无物居其最。
对梅欲着语,当在梅之外。
君看龙蛇蛰,中有江河沛。
其元阳复雷,其真岁寒桧。
於梅观此妙,眼力怜湛辈。
无能根本求,仅为色香嗜。
一元元识者,孤真可知矣。
君独邃玄机,命笔开风气。
奇哉天根词,与世呼梦寐。
犹疑转语下,未为梅之至。
愿闻第一义,更作向上计。
会有先天翁,当发无极喟。

是琅玕、参差十管,斸云嶰谷裁取。玲珑紫玉悬珠幕,囊锦谁能轻与。

曾见许。记小阁、春灯协律调中吕。帘衣月午。有瑟瑟天风,层台百尺,吹引凤凰去。

折杨柳,一曲移宫换羽。声声细入丝缕。九灵昨夜瑶窗听,销却人间凄楚。

留此住。得几度、摩挲翠袖笼寒处。商量往路。向明月桥边,琼花开后,重谱竹西句。

寒毡诵习贵心坚,晷继三冬念勿迁。屏去俗情徵实学,阐来新义获真诠。

诗书到熟方生妙,志气能勤始益专。莫谓科名遗此地,蓬瀛有愿竟登先。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